兩年前,我妻子受多種刺激后精神開始不正常,醫院診斷其為精神病患者,我們之間的感情也每況愈下。我見她無好轉的可能,便趁她略微清醒時寫了一份協議書,雙方商量好了自愿離婚,她在協議書上親自簽字認可。我憑協議書將她送回娘家后,其娘家不服,認為離婚可以,但分配給她的財產過少。請問這樣的協議離婚形式是否有效?
北京 張先生
[分析與解答]:
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或僅有部分控制能力和辨認能力,自己不能夠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行為能力是婚姻主體行使婚姻權利的前提條件。我國《婚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法律規定登記離婚,也就是協議離婚必須是男女雙方“自愿離婚”。針對你的案例,你的妻子屬精神病患者,沒有或缺乏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屬于“自愿”的范疇,因而不具備協議離婚的前提,即使她在離婚協議上簽字認可,該協議仍屬于無效協議。我國《婚姻登記條例》還規定,辦理離婚登記的當事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其離婚登記申請,故你和妻子的協議離婚從始至終都無法得到法律的認可。
根據法律規定,解除婚姻關系在方式上可分為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協議離婚是指夫妻雙方依據法律規定合意解除婚姻關系的法律行為,需到婚姻登記部門辦理離婚登記,也被稱為登記離婚;訴訟離婚是指夫妻一方向法院起訴,法院依訴訟程序審理后,調解或判決解除其婚姻關系的法律制度。
鑒于你妻子的狀況,你和她離婚不能用協議的方式,而必須通過訴訟,讓法院來解決。
[律師提醒]:
婚姻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身份關系,在發生離婚糾紛時,一方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時,只有通過人民法院審判才能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關系作出公正的裁判。同時,行為能力受限制的一方可用監護人制度彌補其行為能力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