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8日,由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負責的“京津冀城鎮群規劃”落地,而國家發改委關于作為全國區域規劃編制試點的“京津冀都市圈規劃”也已完成。近期,京津高鐵更是點燃了人們對京津冀規劃的熱情,未來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進入濱海新區后還很有可能延伸進中心商務區,屆時北京至天津只需30分鐘,120公里長的鐵路線,即將把北京和天津及濱海新區連在一起。
在京津冀都市圈規劃中,路網建設是都市圈發展的基礎,目前,京津冀路網正在抓緊建設中。其中包括:北京市的機場南線、機場二通道、京津二通道、京承三期、京包高速北段、京平等高速路,西六環和京包高速公路(六環路至德勝口)等9條高速路都在動工興建。與此同時,京津第三通道和京石第二高速的前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路網建設中,京津城際鐵路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一條重要快速通道,也是我國建成的第一條時速300公里的城際鐵路。城鐵將連接北京、天津,其中86%為橋梁工程,沿途設北京南站、亦莊、永樂、武清、天津等站點。另外,京津第二高速路北京段,全線貫通后京津之間高速擁堵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城市交通作為整個城市的骨架,沿交通線發展是城市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如何將交通、土地合理規劃,從而影響房地產市場發展,就是人們熱議的TOD模式,即以公交為主導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可以逐步引導城市發展由自由蔓延轉變為多中心格局。TOD被認為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它的優勢在于整合土地利用規劃與交通系統規劃,從而對沿線土地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
在京津冀都市規劃中,TOD模式已得以很好體現。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在規劃中提出,建設“新七環”的設想,即推動河北省和北京小城鎮發展。具體為,將北京規劃七環向外擴大到京冀交界處,將這些城鎮作為新城鎮發展點,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緩解中心大團的發展壓力,加強與外圍城市的交通聯系。
在這其中,吳良鏞院士提出,首都第二機場應選址在京津走廊,定在天津市的武清太子務地區。機場建成后,以其為核心,附近的廊坊市區、天津武清、北京永樂三地應統一規劃,形成一個以第二機場為核心的現代航空城。這些都是規劃中交通方面的最核心內容,也是TOD模式在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規劃協調發展的理想模式。
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將會帶動周邊經濟、文化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據了解,目前天津站周邊的一手房房價已經達到10000元/平方米。在去年天津樓市的成交總量中,有相當比例是外地購房人群,其中不乏北京人來投資。這就是在交通的帶動下,引導了買房人的投資方向。
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工程不僅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最為關鍵的是,將會使京津經濟一體化“提速”,是加快環渤海經濟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跨地區的基礎設施之一。
就京津冀來講,京津城際、京包高速一期、京津高速第二通道、京平高速公路、京承高速三期將京津冀高速路網的形成變為現實,將為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環渤海經濟圈一體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未來發展角度來看,都市圈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如果將北京的亦莊和空港開發區,天津的泰達開發區貢獻的產值相加。一定是全國經濟圈中較高的一個區域。
京津冀模式也在一些發達城市有了很好的嘗試,日本的東京至橫濱,韓國的首爾至仁川都是最好的例證,京津冀都市圈規劃意義深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