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介2008年10月上海第三屆國際水族展覽會,筆者與組委會一行去了蘭疇之鄉——福州,還有廈門、漳州。7月27日上午11點,飛機徐徐降落在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受臺風“鳳凰”外圍的影響,此時長樂機場的風力已很大了。在長樂市漳港鎮養魚的陳先生夫婦已駕車在長樂機場準時接機,在離機場最近的漳港鎮午餐后,我們一行前往陳先生的漁場,這是一個由養鰻場改建的金魚場,這種模式在福州還有好幾家,陳先生漁場除留有一部分金魚外,當年的新魚已長到10cm,蘭疇的雛形已很明顯。可見陳先生養魚是很用心的,除主養疇外,還不定式兼養了一些皇冠珍珠、蝶尾、望天球、繡球等,以銷定產,據陳先生講,這些魚的價格多不如蘭疇高,筆者提出如五年后蘭疇出現半衰期怎么辦的的問題,陳先生告訴我,他已經在開始注意一些新品種了。

在參觀完陳先生的漁場后,他又驅車送我們一行前往福州。長樂機場離福州市區還有60km的路程,行車約1小時后到達陳先生父親位于福州市區倉山區的漁場。陳老生生是福州的養魚前輩,已有20多年的養魚歷史,目前只做顧問,生意上的事已交給兒輩打理。漁場建設的標準化程度很高,有二級蓄水池。在這里,筆者見到大批待發的黑白蝶尾,在《北京金魚》一書中,張紹華稱之為“熊貓”。陳先生說,目前正是黑白蝶尾上市的高峰,進入10月份就少了,因那時候難以它們的體色將逐漸褪去,一旦褪成白色就沒有商品價值了。筆者想:福州氣溫較高,且熱周期長,是否可以推遲繁殖期,或是再搞一次秋季繁殖,延遲其變色的時間,因白蝶尾是歷年出口的暢銷品種,如10月份以后還能持續大量地提供,那也是暢銷無疑。對本人的想法,陳老先生也表贊同,并表示今后要好好研究一下這一問題。同樣在待發的白蝶尾中,筆者還第一次發現了軟鱗黑白蝶尾,具有品種意識的陳先生當即留下了這些軟鱗黑白蝶尾。

夜宿福州市區,的士不管朝哪個方向行使多能見到山,福州市區好像建在盆地里,市區綠化以榕樹為主,高大的榕樹,飄逸的次生根在風雨中舞動,成為福州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寬闊的閩江靜靜的穿越市區,是福州市民引以為傲的母親河,偶見三五垂釣者,看來閩江水質還不錯,福州人自豪地說:福州不缺水,看來福州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城市。
第二天,筆者一行在福州市倉山區調研,全程由倉山區潘墩漁場潘先生陪同。福州金魚場主要集中在倉山區,這里有近50家金魚養殖場,主養品種也是蘭疇。潘先生養魚極有精品意識,養好魚,養大魚,賣好價是潘先生養魚的主導思想。潘墩漁場是唯一一家出口日本福州蘭疇的漁場,已有6年出口史。在金魚出口的貿易國家中,日本是最挑剔的國家之一,做好日本的金魚出口貿易,那么歐美市場的標準應該可以闖關了。由于倉山區是福州的市郊結合部,市政開發速度很快,潘先生的三個漁場已有兩個被動遷了,但動遷的善后問題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決,雖然多次上訪,但是效果甚微。農民失地,肯定要給與補償,農民失地可以進城打工,觀賞魚養殖是高效農業之一,其同畝產值要遠遠高于農業,也高于水產業,漁場是賴以生存的支柱,漁場沒有了,民生成了問題,政府的補償當然要高于農業產品的補償,難道主失去漁場的農民也進城打工嗎?

第二天下午,筆者一行還專程考察了福州花鳥市場,市場的規模不小,占地有50余畝,經營水族的專賣店也有幾十家,水族用品應有盡有。但未見到當地產的精品蘭疇,據賣家講,市場只賣低檔魚,精品蘭疇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從運程上看,福州離廣州最近,一些蘭疇從廣州出關也未必不可。福州人不買福州精品蘭疇,看來只是一個消費理念的問題。
由于受臺風“鳳凰”登陸的影響,福州市區大風大雨,給本人這次的福州之行帶來一定的影響。對福州金魚產業的發展,筆者只能談一點膚淺的認識,僅供商洽:
一、福州金魚主要集中在倉山區,面積5~10畝左右,大型成體漁場僅一個在籌建中,廈門、漳州僅有少量養殖,其它縣市未見報道,目前金魚養殖場不足50家,而且在進一步萎縮。不少金魚養殖漁場均是由鰻魚場改建而來(福建曾是鰻魚養殖大省),這說明金魚養殖效益要高于鰻魚養殖,養殖用水有泉水、河水、地下 、自來水等;餌料主要是水蚯蚓,或以優質魚粉為主的自配料。這里的養殖模式近似蘇州,以養10cm以上的大魚為主。為增加產量,滿足出口和內需,筆者建議采用“寶塔式”養殖。

二、精品意識強,養大魚、養好魚的精品意識為養殖戶普遍認可,當前福州土地租金已達1200元/畝/年,與沿海發達城市相仿,養魚靠動力工資,工人工資為1200元/月,已高于發達沿海城市。在高消費的養殖形式下,不養精品魚無論如何是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的。福州人不斷從日本、泰國引進一些蘭疇的同類,通過雜交推出新異品種。但是,他們普遍對遺傳育種理論的認識較淺,如果國內遺傳方面的專家能放下架子,深入福州,給福州養魚之人傳授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倒不乏是為養魚之人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這對進一步提升蘭疇的等級也是一種切切實實的貢獻。
三、沒有行業協會,缺乏政府支持力度,據福州同仁講,福建最早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養殖蘭疇的,黑白蝶尾也是福建首先培育成功的。當今,福建蘭疇是國內同仁公認的一個品牌,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其他省份都是無法與之抗衡的。福建人在蘭疇養殖的技術上日臻完善,當年的蘭疇就可養到14~15cm長,確實有高招,難怪當今蘭疇的市場上福建一統天下。對于這樣一個品牌,福建人缺乏相應的宣傳推介,至今福建沒有成立觀賞魚行業協會,各漁場各自為政,以致同仁之間不能有更多的交流。如果福建建立了觀賞魚的行業協會,那么,像潘先生那樣的漁場動遷,行業協會完全可以給潘先生一個支持。城市需要發展,但漁民動遷的利益也要保護,這種情況不但福建有,各地養殖戶也經常碰到,圈內已成立了中國水族行業分會,呼吁協會關注各地行業的發展情況,切實保護失場漁民的利益,將中央關注三農的問題落到實處。

榕樹作為福州的市樹,蘭疇同樣可以成為福建的地域名牌。希望福州市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福州的蘭疇多一份支持,多一份理解,使更多的蘭疇游向世界。為期四天的考察調研結束了,筆者深切感受到福建同仁的熱情和謙遜。去機場的大巴已沿著東濱江大道快速駛去,筆者熱忱歡迎福建同仁來申城交流學習,也衷心祝愿福建水族行業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