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觀賞魚在水族箱內舒適的生活,除要使水溫、光照、水質指標達到養魚的標準外,還要在維持一種適宜的生態環境上下功夫。一個良好的水族環境,必須是有著自潔和調節水質的能力。怎么說呢,就是要使水族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和水體內有益菌落處理廢物的能力達到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在這里除了依靠合適的機械過濾系統,還要依靠生態系統自身來達到水的自清和自凈的目的。
有魚友認為,養幾只清道夫和鯰科的魚類就可以完成水體的自清,這是錯誤的觀點。我常去花鳥魚蟲市場逛,經常有魚商向購買者灌輸這樣一種概念:買幾只琵琶魚吧,這魚吃便便。呵呵,這是騙你多買幾條魚的做法。這類魚是具有吸食青苔和清除剩餌的品性,誠然對清潔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們不吃便便,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了它們同樣也要新陳代謝,對水族箱良好生態環境的維持也有不利影響。
那么如何改善水族箱生態環境呢?在這里不得不提到硝化細菌,那么什么是硝化細菌?它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本人毛遂自薦,在這里發表一下拙見。

硝化細菌是將氨氮等廢物轉化為對魚兒沒有傷害的硝酸鹽,降低有害物功能的生物菌群,它們不是一種細菌,而是復合細菌。它們在將有害物轉化為無機鹽的過程中,首先是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細菌,亞硝酸鹽被轉化為硝酸鹽的細菌,因此是具有兩種功能的組合細菌。這些細菌都屬于附著性好氧菌,因此必須提供附著物和溶氧供其生存。讓水流不斷的通過富含硝化細菌的濾材,這樣水體自潔和自清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既然硝化菌有如此神奇的功能,怎樣來培養它們呢?首先,要為它們提供生長的附著物,附著物必須是表面積大的多孔材料,如:生化棉、生化球、陶瓷環、玻璃環等等,這些材料的附著性都很好,這些材料越多,濾水面積越大,水的自潔功能就越好;其次,要使水流保持一定的速率通過濾材,這樣水中的溶氧才能有效地被這些附著的硝化菌落所利用。
獲取硝化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靠水體的自身培養,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水族生物生活一段時間后,水體內會自動產生少量的硝化菌,時間在15~20天左右;另一種便是人工接種的方法,現在大多數人都采用這種方法,即從市場上購買現成的硝化細菌,這種硝化菌具有密度大,含量高,菌落形成速度快的特點,初期建立生態系統只需5~7天的時間。
建立生態環境后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普通的過濾棉對培養硝化細菌沒有多大作用,不宜采用這種材料作為附著物培養。
2、硝化菌屬于好氧菌,必須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因此必須保證水流通過附著物,不留死角,不能長時間關閉過濾系統。
3、不要過分的清潔附著物,以免造成硝化菌的大量流失。
4、防止水體的過分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