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跑得過快,當下的中國樓市似乎岔了氣。
漲幅回落、銷售下滑、土地流拍……有媒體形容,“價滯量縮”已成為“標準樣式”。
對于行業,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稱,2008年房地產行業資金缺口達7100億元。報告說,由于去年高價拿地的企業面臨著付清土地出讓金的壓力,今年7—9月份將是開發商資金鏈最緊張的時候。一些中小開發商可能將面臨生死大限,房地產金融危機已初露端倪。
行業協會們心有戚戚焉。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上書全國工商聯,中房協亦步亦趨。聶梅生朱中一意見一致,“適當放開保障性住房的信貸政策,對第一套房及換房性質的第二套房等情況,應取消一些貸款方面的限制”。“適時調整房地產調控政策,適度放松銀根”。
老潘則有些邪乎。他從不贊同“拐點論”,到提出“百日劇變論”,現在突然轉向“樓市見底論”。7月10日,他表示,現在已經是房地產最困難的時候,“不會更壞了”。他強調“需要政府‘救市’,管理層應為房地產金融政策松綁。”
現在的中國房地產業,到底是需要調整一下步調和姿態,還是整體上進入危機?
對此,上海房地產專家張泓銘對《財富地產》說:“中國房地產有問題但無危機。相反,按照中國城市化、全球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國房地產業包括上海房地產業,正走在第二個黃金年代上。”
孟曉蘇亦有同感。他說,當下的地產,只需要一場廓清迷霧的信心喊話就足夠了,犯不著唧唧歪歪瞎跟著起哄。
似乎是個印證,7月16日,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2%。除了深圳、廣州等極個別城市,我國房價的上漲趨勢至今沒有真正改變。
第二個黃金年代!只需要信心喊話!
真是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