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質疑:是救命稻草還是催命毒藥?
近期,恒大地產增資擴股6億美元。其中,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裕彤投資入股1.5億美元,占公司股份3.9%:中東某國家投資局投資1.46億美元,占公司股份3.8%:德意志銀行、美林銀行等其他5家機構投資八股2.1億美元。
在遭遇了“上市門”后,恒大的資金鏈受到了人們的普遍質疑,這次成功從香港資本市場獲得了近40億港幣的私募資金,似乎恒大又獲得了一線生機。
但是,壞消息不斷傳來。
6月9日,河南建業完成港股IPO,成為繼恒大折戟港股市場之后,第一個實現在香港IPO的內地地產企業。但據香港方面的消息稱,建業在IPO當天就遭遇破發,融資金額比原定計劃少了好幾個億。
更壞的消息則是,當恒大順利的從私募手中容得近40億港幣的資金后,坊間就一直謠言不斷。很多傳聞都指出,恒大此次融資行為,不僅是以手中的項目作為抵押,同時借來的還是高利貸,據說年息高達40%。
由此,恒大的融資行為是“自救”還是“自殺”的討論,再一次充斥著樓市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