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周刊2008.06.15
大家想想,在十多年前那個更加暴利的時代,王石與萬科都拒絕同流合污。今天,萬科在這一輪房價暴漲中獲得了好處,銷售額已達四五百億,這種時候,如果不站出來帶頭降價,帶頭把行業的暴利打壓下去,那萬科所談的社會責任,所談的行業領跑,所談的職業文化,所談的健康豐盛人生,不就成了笑柄而毀于一旦么?!
這樣一想,我們有理由推斷,萬科一定還會降價,只是這個降價的底線,是配合政府從緊的宏觀調控步伐,保證行業調整健康發展而不致于崩盤。而要做到這一點,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萬科職業經理層的升級,因此,萬科還會加快其挖人做強團隊的步伐,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房地產行業有比漲價更好賺錢的方法,那就是投資人才,投資團隊,萬科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做到!
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那萬科的行動同樣在提醒那些死扛價格,捂盤銷售,還想等什么“報復性反彈”的開發商——過去的暴漲暴利至少在今年之肉不會再來了,
房價到底該不該計入CPI
城市建設2008.06
我國目前的CPI計算方法有待商榷,而把住房看作投資是與國際接軌的說法也不能站住腳。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是將購房支出視為消費,因而房價變動因素是要計入CPI的。房貸政策的新變化或許昭示著,我國CPI統計的改革需要盡快提到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上來。
盆滿缽滿的一年
地產2008.05
考查2007年度房地產上市公司營業收入20強的情況,可以發現,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是一個顯著特點。其中,共有9家公司2007年度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倍,按從高到低分別是萬通地產、合景泰富、SOHO中國、泛海建設、華發股份、首創置業、碧桂園、金地集團與保利地產,具體的增長倍數分別是7.68倍,4.91倍、3倍、2.11倍、1.56倍,1.39倍、1.23倍、1.1倍與1.01倍。
造成這次房地產行業面臨困難的原因是什么?
SOHO小報2008.06
2007年,全國房屋的銷售額比2006年增長了44%。這個44%壯足了房地產發展商的膽,拼命擴張囤地。而股票市場對房地產上市公司的估值,也主要看他們的土地儲備和擴張規模。一時,股票市場和土地市場互相激勵,“嘯聲”一片。這就是產生這次房地產行業困難真正的原因。
任志強:房價永遠上漲
6月20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將此前自己所預測的房價上漲期限從“20年”直接改為“永遠”。當一財記者提示他目前廣州、深圳等城市房價較去年高點已大幅下跌,北京等地也在紛紛打折時,任志強很干脆地說:“那不叫降價,叫調整。”盡管任志強一如既往地聲稱房價并沒有降,但他卻表示:“樓市和股市都面臨信心問題,目前下跌的恐懼心理占據了上風。”
潘石屹:通脹率走高或促成房價暴漲
6月23日,sOHO中國掌門潘石屹的博客再次掛出了他和網友的聊天記錄。潘石屹對當前樓市的熱點問題闡述了自己最新看法。他表示,自己對房價很難做出確切判斷,“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跌的可能性,但我們看到更強大的力量可能會促成它暴漲。原因就是通貨膨脹率、CPI及PPI的指數都非常高。”
任玉嶺:房地產是通貨膨脹的總根子
任玉嶺日前在接受上海《東方早報》采訪時提出,沒有哪個行業能夠像房地產這樣牽扯著眾多行業的發展,牽扯著社會的眾多需求。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和規模的快速增長,不可避免地造成煤、電、油運及多種原材料的全面緊張,這就是通貨膨脹的起因,通貨膨脹的根子就在這個地方。
易憲容:樓市不可救、不需救、不能救
7月6日,易憲容在《華夏時報》上撰文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并非如有些人所說的在于政府之政策,根本在于房地產企業自身,如果房地產企業能夠改變暴利之觀念,能夠適應市場發展之趨勢,任何一個市場沒有賣不出去的住房,只有賣不出去的住房之價格。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并不是要把全國房價穩定在2007年的泡沫水平上,而是要穩定國內絕大多數居民改善住房的經濟預期,這是24號文件的核心,也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得以發展與繁榮的根本所在。因此,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不可救、不需救、不能救。
周小川:提高利率是一種選擇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6月30日表示,盡管投機資本的流入令人擔憂,提高利率仍然不失為對抗通貨膨脹的一種選擇。他稱,央行在運用貨幣工具時擁有多種選擇,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等等方式。當被問及在是否有調節利率對抗通脹的余地時,他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他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他還表示,熱錢只是困擾經濟的一個因素。
葉檀:小產權房合法化是遲早的事
小產權房解禁意味著目前國有土地制度瓦解,征用農村集體土地為國有性質后才能開發投入市場,在土地市場,政府是主要定價者。一旦小產權房解禁,農民宅基地流入市場,農村宅基地的流轉權由市場定價,農民直接參與農村土地分配,土地利益鏈條將完全拆散重新組合。
楊紅旭:開發商死扛房價,后果很嚴重!
眾多開發商死扛房價,主要緣于對后市持樂觀態度,仍抱有短期內房價即將迎來反彈的想法——我認為這只能是幻想。“盤久必跌”,這一股市規律,在很大程度上也適用于樓市。沒有成交量的支撐,房價想要保持堅挺,難度相當大。正基于此,開發商不能對后市盲目樂觀,這個“冬天”可能有點長,銷售跑量遠比扛著高價貪求高利潤來得重要。
羅杰斯:對中國股市要不拋棄不放棄
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近日告誡投資者,盡管自年初以來中國股市大盤指數已下跌了50%,但還是不要放棄中國股市。
現年65歲的羅杰斯曾于2006年曾經成功地預測了油價將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6月28日羅杰斯在南京舉行的會議上表示:“當別人說‘不再投資中國股市’時,正是投資人開始購入的時機。”他認為投資者可從中國股市中獲利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