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當牙床,養女莫嫁喜鵲郎。”這首民謠在梅橋鎮范圍內不知流傳了多少年。這個曾經聞名遐邇的大山深處的貧困村,在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賀淑英的帶領下,堅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艱苦奮斗,讓窮山惡水變成為了山青水高,交通便利、樓房林立,糧藏林豐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談到這一落后面貌的改變,喜鵲村的男女老少誰都會翹起大拇指夸贊這位為民辦實事的“女村官”——賀淑英。
賀淑英是大山深處一位勤勞樸實的普通農村婦女,在農村基層奮斗了40多個春秋,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多次被評為湘潭市、湘鄉市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還當選為湖南省第九屆人大主席團成員,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長等領導干部共商大事,她的業績不僅在省、市報刊、電視臺多次刊播,而且還以她為原型的大型現代花鼓戲《“傻”村官》在省內各地上演,受到好評,并代表全省參加全國“映山紅”現代戲曲大賽,榮獲一等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她雖已年過花甲,在這次村委換屆選舉中,她又以高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她的事跡令人感動。
改變水利交通廢寢忘餐
“喜鵲村,九公里,十三沖”,是對交通閉塞偏僻的喜鵲村的真實寫照。全村10個村民組,近700人,散居在大小13條山溝里。村里離最近的公路有15公里遠,全是羊腸小道,過去送糧運肥都是要人抬,村民苦不堪言。
“要想富,先修路。”賀淑英把修路作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首要任務來抓。1993年11月27日,這是喜鵲村人民怎么也忘不了的紀念日。這天晚上,賀淑英主持召開了修筑公路的誓師大會,她在會上響亮地提出:“立下愚公移山志,修好脫貧致富路”的口號。大家一致響應。會后,全村10個村民組立即行動,很快就籌集資金2萬余元,但資金缺口很大。賀淑英設法說服老伴和兒子,先把兒子準備建房的5000元墊出來。又步行幾十里,多次到市里有關部門求援解決了部分資金。修路熱潮很快就形成了,賀淑英不顧自己身體虛弱,挖土、挑石填方,樣樣干在前,16磅重的大錘她首先舞起。一鋤鋤地挖、一肩肩地挑,一連3個多月,她一直堅守在工地。渴了,喝點山泉水,餓了,吃碗冷飯,手磨破了,包扎一下又繼續干,從沒有半句怨言,道路必經之地橫躺著一塊巨石,為了不延誤時間,她與一位支委成員冒著嚴寒連夜進城購買雷管炸藥,當晚又急著趕回來,十幾里山路,硬是摸黑把雷管炸藥運到工地,回到家里已是次日凌晨。她洗一下臉,扒幾口飯又趕往工地。村民們為她這種精神所感動:全村男女老少一齊上陣參戰,修路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艱苦奮斗修路的精神感動了各級領導,時任湘潭市委書記的卞翠屏專程來到工地,與賀淑英一起挑土,臨別時,他握著賀淑英的手說:“你是村民的榜樣,也是我的榜樣,是黨的好支書,人民的好代表。”經過近3個月時間的辛勤勞動,一條12.8公里長、4.5米寬的公路終于修通了,結束了幾千年來無公路的歷史,圓了村民的公路夢。2006年,她又多方籌集資金70萬元,把3.5公里的村級主干道路面拓寬,路基加固,路面硬化,同時還搞好了1、5、8、9、10組的通組道路的拓寬改造,群眾鳴放鞭炮表示慶賀。
道路交通問題解決后,她緊接著針對水庫失修,農田灌溉困難重重,尚有大片干旱死角的實際,從1995年冬開始,發動村民大干水利。特別是2000年,全村共上重點工程10處,對喜鵲水庫進行修復保安,創造了四畝壩,橫山壩兩座水泥大壩,新修水渠2000多米。全村共修好水壩7座,大小水塘48口,從根本上解決了全村生產、生活用水難題。1998年9月,她又采取爭取上級投資與自籌資金相結合的辦法,乘“兩改—同價”的契機,搞好了全村的農網改造,從而使全村的水、電、路三大難題得到了全面解決。
調整產業結構率先垂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老一套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賀淑英充分認識到要想經濟發展必須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大做文章。1997年她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多方尋求支援,投資6萬多元新建了村辦公樓,實現辦公、醫療、理發、營業一條龍服務,既方便了群眾,又搞活了經濟。1998年10月,在她的帶領下,創辦了傘廠,填補了無村級企業的空白,安排了20多人就業,產銷兩旺,并在城區買了一棟廠房。自開辦以來,創利稅50多萬元。她還因勢利導,陸續辦起了據木廠、家具廠、包裝箱廠等企業,為活躍村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1年,她了解到養殖梅花鹿經濟效益高,她發動村民養殖梅花鹿,但有人認為成本高,風險大,對此表示懷疑。她一面與湘潭市富民公司聯系,了解有關情況,一面自己率先養殖,到湘潭認真學習養殖技術,回村后充當義務技術指導,走東串西,講解養殖技術。一年后,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養殖戶嘗到了甜頭,村里與湘潭富民公司建立了長期的養殖關系。
2002年5月,賀淑英在省里開會了解到花卉苗術的種植前景可觀,喜鵲村有絕對優勢,回村后,她組織黨員、組長到韶山、瀏陽等地參觀,學習先進經驗,6組村民杜中秋參觀后決心種植花卉,苦于缺乏啟動資金,賀淑英到梅橋信用社為其擔保貸款,幫助他掌握種植技術,投資20多萬元種植了樟樹,桂花等20多個品種,初具規模,效益顯著。她還扶植9組謝冬林、謝冬梅等養豬、養雞、養魚大戶,村上還對專業戶制訂了獎勵辦法,大大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通過獎勵種植、培植了良種豬飼養,土雞飼養,花卉苗木種植,蔬菜種植等10多個典型,在他們的示范帶助下,目前全村養豬在50頭以上的30戶,引進良種公豬,母豬165頭全年出欄生豬4500頭,花卉苗木種植3戶,200多畝,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達50多畝,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村民收入大大提高,人平純收入達多4800元。
落實基本國策真抓實干
計劃生育是黨的基本國策,作為村支書、村主任的賀淑英時刻沒有忘記這件頭等大事。始終堅持把計生工作貫穿在平時各項工作之中。逢會必講,見人就宣傳,不知磨破多少嘴皮。經歷了不少常人難以想象的事。她經常爬山過坳,逐家逐戶與育齡婦女談心交朋友,做她們的貼心人,4組育齡婦女唐某,婚后8年未孕,婆婆常指桑罵槐,旁人也閑話連篇,使她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終日愁眉不展。賀淑英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多次帶她到市級醫院檢查,終于找到了不孕的原因。因治療及時,不久喜獲千金,從而了卻了心愿,家人也喜笑顏開。1983年底,該村有一育齡婦女計外懷孕多胎,賀淑英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要她引產無果,后來還是計生辦采取強制措施才得以落實。事后,該對象把責任怪罪賀書記身上,并制造跳河自盡的假象,于陰歷大年三十晚上扛“戶”鬧事,造成很壞影響,當時,賀淑英努力克服自己的情緒,耐心細致做思想工作,避免事態惡化。后來,該對象在附近村民的勸說下,平息了此事,只好向賀書記賠禮道歉。賀書記的行動得到了大家的贊許。
1999年3月,她為了扶助孤兒,為首在全鎮范圍內發起了一次扶貧助殘活動,一些愛心人士一下就捐款17000多元,她如數發給了全鎮48個村的孤兒、殘疾兒童及計生困難產。酒鋪中學64班貧困學生彭加興,輟學在家,就是在這一活動中使她重返校園,圓滿完成初中3年級的學習任務。
喜鵲村的計劃生育工作,由于賀淑英同志的真抓實干,常抓不懈,計劃生育新風扎根在全村育齡婦女之中,形成了自覺行動的好風氣。生殖健康監測率、綜合節育措施率均達到100%,實現了近10年內全村無一例計外生育,連續10年被評為計劃生育工作模范村。
敬老扶貧幫困誠心誠意
長期以來,賀淑英一直身體力行地倡導著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和社會風尚、村里有位百歲五保老人杜龍氏,18歲就守寡,老太太逢人便說:“我不是五保戶,有個孝心女兒。”她說的女兒就是無任何沾親帶故的賀淑英,老人的飲食起居,洗漿縫補都由賀淑英照料。從90年代起,每年正月初一,她與老伴帶著兒子買些禮品去給老人拜年,祝賀肴節,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逢人便說:“我的女兒、郎崽為我來拜年了。”10幾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村民說:賀書記照料百歲老人僅現金在3000元以上。星明村有個叫譚立吾的婦女,早些年,家里連遭不幸,先是丈夫、公公相繼病故,后來自己又被拖拉機壓傷致殘,摔成重傷。與譚立吾素不相識的賀淑英得知后,翻山越嶺40多里找到譚家,送去現金和營養品進行安慰,并為其四處奔波,向有關部門反映,終于為其籌集了幾千元醫療費,使譚立吾度過了難關,得到及時治療和康復。村民們在賀淑英高尚情操的感召下,助人為樂,扶貧濟困在喜鵲村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