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學生村官”已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一舉措在各地已開始探索,有成功的經驗可以總結,但更重要的是應及時解決這一舉措中的實際問題,其主要問題是要解決好能留在農村的大學生村官的后顧之憂,激勵他們能留在農村創業、就業,當好一名稱職的大學生村官。
解決高素質“村官”是解決農村人才匱乏的首要問題。全國有60多萬個行政村,平均每個村有1000多左右村民,大部分村的村民在1000人以上,每個村尤如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細胞充滿生機和活力,就奠定了新農村建設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打造能留在農村的大學生村官,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和創辦“村官”專業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于“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本土“村富”人才的實踐
本世紀初,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等省、市、自治區已率先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或稱“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其初衷是首先解決農村最基層村一級有無高等人才的問題,主要培養目標是大學生創業人才和大學生“村官”。以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和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對此“計劃”的實施不能誤解為每個村有一名大學生就完成了任務,而是需要創造條件,為農村村一級培養造就更多的大學生人才,這與發達國家大學生農民占農民的20~50%的比例還相差甚遠。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的特點是政府組織、自愿報名,經推薦考試考核錄取,免學費入學。大學、高職院校精心培養四年,合格者發當地專科學歷地方“證明”,學成后返回當地(村)就業、創業。
最近在哈爾濱召開的“新農村人才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黑龍江省五年來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的實踐探索,成效顯著,同時,還有待完善和改進,截至2008年3月,全省“村村大學生計劃”共計招收9881人,其中科技致富帶頭人6559人,鄉村醫生1723人,鄉村教師1599人。2006屆、2007屆學農畢業學生共計2038人,本次調研人數1870人,占畢業生總人數91%,分布全省各個地區。按照畢業生回鄉發展情況大致分為回村任職、回村創業、維持原狀,其他(外縣打工,升學等)四類。
畢業生回鄉任職情況 回鄉任職畢業生共350人,其中2006屆220人,2007屆130人,占總調研人數的18.72%。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有76人,占任職總數的21.71%,任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的有75人,占任職總數的21.43%,任村委委員、村會計、技術員、村婦女主任等其他職務的有199人,占任職總數的56.86%。
畢業生回鄉創業情況 回鄉創業畢業生共389人,其中2006屆257人,2007屆132人,占調查總數的20.8%,創業形式多樣,范圍較廣。回鄉創業學生有80.46%從事涉農行業。涉農行業主要為獸藥店經營(包括從事獸醫工作)、畜禽養殖、種子及農業生產資料經營、農產品經銷等。有一小部分從事非農行業。如餐飲、商店等服務性行業。畢業生中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創業人數最多,回鄉創業的學生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資金、政策和技術等問題。
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的大學畢業生劉清泉的所在村——黑龍江五常市二河鄉新莊村,在大學充足了電的他回到了村支部書記的崗位工作,他在去年榮獲了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十佳村官”等榮譽稱號。他創造了新農村新的發展模式——“1+3”模式,即“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農民工會+思想道德協會”的管理模式。在新農村建設中,可以看到新農村建設高素質大學生村官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中還存工作、相關政策,資金不到位等問題,有待完善和改進。
關于探索大學生“村富”專業的創新
2006年3月,以周鐵農副委員長為首的新農村建設調研組到河南省進行調研工作時,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同志,當時他曾提出了如何解決高素質“村官”問題,能否創辦“村官”專業,專門培養“村官”大學生。
光明日報2008年7月14日刊登了一篇新聞報道:河南農大“村官”專業招生爆滿。報道中介紹:今年河南農大專門為培養大學生“村官”而開設的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計劃文理科各招30人,其中文科上線661人,計劃數與上線人數比例高達1:22,錄取最高分557分,理科上線270人,計劃數與上線人數比例1:9,錄取最高分560分,成為該校最“吃香”的專業。
農業大學必須為人才強農戰略服務
教育必須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服務,我們從這一改革創新中可以得到有益啟示、思考和建議:啟示,當代大學生在新形勢下,有一批青年志愿到農村去創業,就業,去奉獻,當“村官”。我們從河南農大的錄取“村官”專業的比例和質量可以說明,大學按需培養人才,特別是為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培養人才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
思考:從培養人才發揮效益的角度看,要解決好三個重要環節:即使用是目的,培養是關鍵,招生是基礎,如何能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大學生村官,是河南農大在培養大學生村官的過程中必須研究和解決好的重要問題。培養留得住大學生村官,要解決培養與使用的結合問題,這不僅是解決學校培養中針對性、實用性等問題;更要政府研究解決相關政策,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和待遇留人。
建議首先,為了做到人才培養與使用結合,培養留得住的大學生村官,建議河南農大將兩個班分別安排到兩個縣,并將每位學生落實到一個村,以利入學后進行相互間的零距離聯系,以利于了解農村,培養與農民的感情;同時發揮當地政府的作用,以達到校縣共同培養村官的最佳效果,其次,可創辦兩年制專門培養村官的短期大學(學院),切實把好招生、培養,使用三關,把高中特別是農村中高中有志當村官的優秀學生報考錄取,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在鄉高中畢業生也歡迎報考,都享受免費培養等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