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多農村青壯年將致富希翼投向山外世界時,他卻選擇承租“撂荒”土地種糧食的“舊業”。他種出的糧食產量高,籽粒飽,成為閬中種糧第一人,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大戶” 榮譽稱號——他就是守望家園的種糧人楊永杰。
翻曬著黃澄澄的玉米棒子,豆大的汗珠從頭上滾滾而落,他的心里裝滿了甜蜜和快樂,8月23日,記者來到四川省閬中市棗碧鄉周公寨村楊永杰的家。栓在墻根的看家犬警惕地打望著來客,正在院壩中翻曬玉米的楊永杰停下手中的活計,“這是省報記者,是專程來采訪你這名種糧大產的!”陪同記者采訪的鄉農經干部胡國斌拉開了話閘子。
“今年風雨調順,糧食產量高于往年,看唄,滿院子的包谷棒子就夠人折騰的,馬上又要打谷子了,今年的收成好哇!”42歲的楊永杰說著話兒,邊擦汗珠邊向記者走來。
2004年,楊永杰同村上所有的年輕人一樣,也有一個外出打工掙錢的夢想,在夫婦倆打理好行囊準備離開家園之際,楊永杰思戀地回望家園,滿滿幾大柜糧食怎么辦?村上的年輕人都走了誰來種莊稼?看著成片肥沃的黑土地因撂荒長滿野草時,楊永杰頓時決危承租撂荒的土地,種糧食不也是一條致富路嗎!
于是,夫婦倆挨家挨戶去租地,將村上40多戶長滿雜草的田地以每畝80元的租價歸為“已有”,這一年,他先后租地130多畝。也就是這一年,國家先后出臺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政策措施,對糧食種植戶給予補貼,楊永杰二話沒說,將糧食直補款全部返還給村民后,挽起衣袖獨自忙活開了,得到實惠的村民們既分到糧食直補款,又將土地出租了,不用種地還可得到每畝200多元的現金,留守老人眼睛都笑瞇縫啦!
4年多時間,1200多個日日夜夜,楊永杰夫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黑土地上種下汗珠,收獲糧食,家境日漸走向富裕。撂荒的土地上長出新芽,春華秋實的喜悅掛上眉梢。糧食收成多了,楊永杰又發展養殖業,20多頭肉牛、10多頭太湖母豬關進圈門,500多只小雞成天圍著他們“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夫婦倆更加忙碌,了,村上的閑置勞動力派上用場,楊永杰每天向村民發放30元工資,還管4頓伙食,在農忙季節用上零時工,收種莊稼、養殖家禽,把這個昔日冷清的周公寨村鬧了個熱火朝天。
“豬多、肥多、糧食多”。受益于此,楊永杰種養殖業熱情高漲,“一條龍”方式做大種糧規模后,楊永杰投入資金,購買了耕地機、收割機、脫粒機、拖拉機等實用農機具,機耕機種的現代農業之路在他的腳下延伸。
談及今年的收成,楊永杰告訴記者,地震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不大,他全家小春收入小麥3萬多公斤、玉米近2萬公斤、黃豆Ⅱ萬多公斤,全家年收入達9萬余元。站在20多畝掛滿稻穗的秧田里,飄灑在鄉野中的稻花綠浪滾滾,楊永杰說:“稻穗顆粒飽滿,比去年還要好上一成,可望產稻1萬多公斤。”
在土地流轉、農村勞動力轉移、留守空巢老人和兒童等褚多問題突現的當代農村,楊永杰的“種糧模式”很自然地引起當地政府重視,一批種田能手返鄉當上現代農民,連續兩年,種田能手楊永杰被農業部授予了“全國糧食生產大戶”榮譽稱號。8月8日,楊永杰得到閬中市政府獎勵資金5000元。
快樂種糧人,楊永杰守望著故土中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