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一些頗為矚目的成就。例如,有些汽車可在路上自動變速,而另一些汽車則讓你駕駛起來比較省心,只需駕車者按一下按鈕即可自行停車。
不過,與各大汽車商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的新車系比起來,這些都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展望未來新型汽車的發展趨勢和諸多奇異功能,可能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可預測路況的汽車
具備自動停車功能的汽車很了不起,不過,便利性能與即將應用的安全技術之間還是存在著重大不足。我們將要談論的汽車,可以預見未來并立即做出反應——無論是看到穿過馬路的行人或是突然轉向避開迎面而來的車輛。
毫無疑問,保護人們免遭意外所必需的人工智能極度復雜。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也較為常見。配備數百個傳感器的汽車將能監控它們的周邊環境,既可從短程視角(探測譜如障礙物、停車標志等),又可從遠程視角(探測諸如朝你高速行駛的卡車等狀況)。不過,單用短程視角或是遠程視角,就不能發揮這種作用了。
另外,未來的汽車還將利用安裝在十字路口的視頻監控器。目前,美國境內的許多城鎮計劃配備這種裝置,這些監視器會通過無線網絡將數據傳給你的汽車。
遠在50公里外,汽車就可將視頻圖像傳給你的儀表板。如果看到有行人正在穿過街道的話,這個視頻系統會獲知你所處的位置,了解行人的情況,并警告你提高注意力。功能類似于Google新開發的“街道視圖”地圖系統。
目前,視頻監控器系統已在美國的舊金山和紐約等大城市派上用場,該裝備可以呈現近乎每個街區的360度的流動視頻圖像。盡管這些情景現在只能通過計算機才能實現,但汽車的儀表板不久將收到類似的實時圖像。
這一概念如今又向前推動了一步,工程師計劃給汽車裝上能分析這種視頻輸入的計算機處理器,以預測交通中的異常情況。所以,汽車不僅僅警告你迎面擋路的障礙物,它們還將使用這一數據確認是否需要打開氣囊。或者,它們能夠在需要時自動接管方向盤的控制權。
上面提到的這種汽車,基本上都是現代電子動態控制系統(幾款豪華車目前已配備該系統)的智能版本,能監控天氣和交通狀況,并能適時調節車速以確保你旅途順利。
大家還要等多久才能買到這種裝備呢?據悉,美國所有新款車在2012年時都必須配備該系統。不過,人們或許能更早使用到它。
車將與道路“對話”
擁有一輛能感知其他車輛存在的汽車自然是一件美事,而擁有一輛能與道路“對話”、從而知道路況的汽車,更是每個人的夢想。
為使這一夢想變成現實,美國一些城市的市政府和汽車生產商正聯合開發專用短程通信系統。車輛使用短程無線信號,不僅可以彼此對話,還可以與路上的所有基礎設施“交流”。目前,美國城市交通管理部門計劃在主要十字路口和事故高發區安裝這種專用短程通信系統。
作為回應,大汽車生產商也將為他們的汽車提供專用短程通信系統支持。通信網絡將監控汽車所行進的路段,讀取紅綠燈信息以及交通標志傳感器。在汽車和道路都被激活的狀態下,先前難以想象的安全好處將成為現實。例如,那時候,救護車可以指揮下個路口的紅綠燈從紅變綠,一路暢通無阻。
目前,更為雄心勃勃的計劃正在醞釀之中。
當然,老式衛星可能被功能更為強大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取代。盡管現在太空中只有30個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但科學家和工程師堅信,未來這一數字能達到50個。新系統可以追蹤天氣情況,并建議改變路線。例如,如果你駕車行駛在美國的道路上,你可以避免遭遇堪薩斯州的龍卷風或法戈的大冰雹的襲擊,或使用持續更新的實時數據繞過芝加哥擁堵路段。
為車輛太空充電
對汽車和司機而言,沿路建立的無線網絡,諸如那些用來觀看下個十字路口視頻圖像的網絡,將在未來把如今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例如:假設你即將經過一家維修站,該維修站在你距離其很遠時,會向你車內的導航系統發送信號,提前通知你該換油了。好事兒還在后面,它可以做到“與時俱進”,通過無線網絡升級你的汽車軟件模塊,或檢查其安全傳感器的性能。
或許,更令人激動的是,混合動力電動車可能問世。一旦電動車的數量超過使用傳統燃料發動機的汽車數鞋,以衛星為基礎的無線動力系統將可以從太空中為你的車輛充電。
如何實現這利用太空充電呢?衛星將從太空中收集太陽能,隨后將能量通過無線信號傳輸給這臺車輛,其工作原理同無線計算機網絡一樣,只是前背的信號將承載能量而非數據。
愛車變為自動取款機
微處理器已經被裝到汽車的各個部分——從發動機控制閥調整系統到座椅控制,所以,我們為什么不能將微處理器用于管理金融交易呢?
美國的一些州已經提供了特殊的借記卡,當你駕車通過收費站時,從借記卡中扣除的金額就會出現在擋風玻璃上,不過,同未來汽車管理金融交易的高效相比,這些略顯原始。未來,當你驅車來到某些商場和餐館時,當地的Wi-fi網絡能通過加密無線信號同你的愛車交流。換言之,在你購完商品點過餐后,汽車將自動完成付款的金融交易?
至于這種交易方式需不需要電子簽名,或許屆時你愛車中的導航系統不僅僅只提供道路指示和安全警告,功能還將擴展至像簽名簿之類的東西,你可以在上面輸入通關密碼(或使用指紋和視網膜掃描),作為電子簽名。一旦這套系統建立完成,將來你到商場或餐廳消費時,愛車就如同一臺迷你自動取款機。當然,這是否對你的預算是件好事,還得你自己去把握分寸。
自行駕駛載你游
未來的汽車,擁有屬于它自己的自動取款機,并具備自我維護功能+這聽起來的確不錯,不過,對許多工程師而言,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那誰又是真正的“圣杯”呢?
答案是: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
這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應屬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局,該機構是美國國防部的一個下屬機構,旨在完善用來開發安全、自動化軍用車輛的機器人技術。
2005年,斯坦福機器人專家塞巴斯蒂安·朗憑借一款名為“斯坦利”的自動汽車,贏得了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局所舉辦的“大挑戰”賽冠軍。盡管此項比賽的宗旨是為了開發出可以保護士兵的裝備,不過,特朗認為,該技術的民用開發進程要比我們想象的速度快。他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每年或許可以挽救數千人的生命。
2007年6月,為了備戰,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局舉辦了“城市大挑戰”,特朗的新機器人跑車“Junior”完成了幾圈試車。“城市大挑戰”比賽定于當年¨月舉行。盡管“Junior”的速度從未超過時速24公里,但它卻完成了三點u形轉彎,并成功通過一個十字路口。這個試驗非常成功,特朗離開發出一款全自動汽車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首先,必須有一條僅供無人駕駛汽車使用的公路系統。其次,公路兩邊任何一側障礙物都要使用無線信號,方便同汽車“交流”,以令其維持穩定的速度。
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司機們就可以在長長的高速路段睡上一覺了——或者至少也可以讀讀晨報,喝杯咖啡。
另一個好處是,這些線路可能少有車速限制——或許可以超過時速160公里——對于許多駕車者而言,它將對早晨的通勤路程進行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