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英國倫敦飛速發展,數以千計的新房屋、商店、辦公樓、工廠和學校在馬路兩邊林立起來,但由于馬路窄小,人流如潮,城市交通變得十分擁擠。一旦有馬車通過,整條街道便被堵得水泄不通,嚴重妨礙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政府主管部門雖然憂心忡忡,但一時卻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于是決定廣泛征集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的良策。
有位名叫查理斯的法官也參與到其中來。他常常站在倫敦街頭想:馬車載人少,而且行走速度慢,自然容易引起交通堵塞。要是城市的交通工具是火車,那該多好啊!拉的人又多,速度又快。可是,城市里車水馬龍,火車又怎么跑呢?
一天,查理斯打掃衛生時,發現墻角有一個老鼠洞,而且一直通到墻外。此時,查理斯的腦海中忽然迸發出一串智慧的火花:老鼠可以轉入地下活動,那火車可不可以轉入城市的地下行駛呢?
1843年,查理斯向政府提出了修建地下鐵道的建議。
建議一出,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和反對。他們擔心地下鐵道會危及地上房屋的安全;擔心地下火車出車禍時乘客無法逃生等等。政府經過反復研究和論證,認為修建地下鐵道是可行的,于是,議會批準了查理斯的方案,決定在帕丁頓的法林頓街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約6000米的地鐵。
1860年,政府組織了900多個工人,開始修建地下鐵道。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條淺層地下鐵道建成并投入運營。這條地鐵是由蒸汽機車牽引的,車廂由木材制成,客車車廂內用煤汽燈照明。許多居民出于好奇,爭先恐后地乘坐地鐵。這條地鐵在運行的第一年就運送了旅客950萬人次,倫敦的交通擁擠很快得到了緩解。
可是,好景不長。由于蒸汽機排出的水蒸汽、燃燒產生的煙霧、煤氣燈泄漏的煤氣聚集在隧道里,隧道整天煙霧彌漫,氣味難聞,人們寧愿坐馬車,也不愿乘坐地鐵了。
“能不能發明一種不冒煙的列車,讓它在城市里行駛呢?”為此,年近花甲的查理斯又開始對地鐵進行改進設計。但是,積勞成疾的查理斯沒有完成這項任務,就病死在改進設計的圖紙跟前。
就在人們逐步放棄坐地鐵時,電動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于是,有人設想用電動機代替蒸汽機作為地下火車的動力。這一設想很快變成了現實。
1896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修筑了大約4千米長的地下鐵道,這是世界上第一條電氣化地鐵。它沒有污染,行駛速度快,深受城市居民的歡迎。從此,地鐵相繼出現在世界各大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全世界只有20座城市有地鐵。如今,有地鐵的城市已增加到100多座,線路長達52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