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發現太陽系的孿生兄弟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9日報道,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遙遠的太陽“孿生”星系,該星系非常類似于我們的太陽系。
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5000光年之遙有一顆體積是太陽一半的恒星,它的周圍有兩顆非常類似于木星和土星的行星環繞。這顆恒星被命名為“OGLE-2006-BLG-109L”。
天文學家相信,這僅是探索發現太空星體新時代的開始,最終他們能夠發現可以支持生命體存在的星體。圣安德魯斯大學的馬丁·多米尼克說,這顆恒星的兩顆行星,與木星和土星有著相似的質量比率、軌道半徑和軌道周期。看上去這個恒星體系的形成過程類似于太陽系。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太陽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很可能在宇宙某處還存在著擁有陸地行星類似太陽系的恒星體系。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已發現近300顆行星。
多米尼克指出,目前,天文學家的觀測研究受限于當前的技術,然而,天文學技術改進速度非常快,相信在未來幾年內,天文學家便能夠發現可居住的行星。
海邊空氣是隱形殺手?
據國外媒體報道,令人心神爽快的海邊空氣可能并不是那么有利于健康。夾雜著海鹽、船只冒出的濃煙和城市煙塵的海邊空氣可引起一種化學反應,而這種化學反應促進了臭氧煙霧的形成。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最新研制出一種新的質譜儀,這種質譜儀能夠測量硝酰氯,它是一種促進臭氧形成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合物在氮氧化物(來自船只排出的廢氣和城市煙塵)與海鹽飛沫等含有氯化物的懸浮微粒混合時生成。此前,沒有任何方法測量硝酰氯,所以沒人知道有多少硝酰氯懸浮在海邊空氣中。
這個實驗室的成員沿著美國東南海岸巡航,記錄了休斯敦和邁阿密兩個城市附近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含量的硝酰氯。他們說:“好幾次我們測出的硝酰氯含量超過十億分之一,是早先根據數字模擬得出的數據的20多倍。”
硝酰氯的最高含量出現在夜間,那個時候,來自船只廢氣和工業污染的氮氧化物與海鹽飛沫中的氯混合。在白天,陽光把硝酰氯分解成氯原子和二氧化氮。這些易起化學反應的氯原子在促進臭氧形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在較低的大氣層,臭氧是一種主要的污染物,可引發呼吸閥題,導致人類死亡率的上升。
最強激光能模擬恒星爆炸
4月9日,據美國《連線》雜志報道,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可操作激光,這種激光每萬億分之一秒產生的能量是美國所有發電廠發電量的2000倍,輸出功率超過1皮瓦——相當于10的15次方瓦。
超級激光是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物理學大樓問世的,它的打造者——德州大學的高強度激光科學研究組希望,利用這種功率達皮瓦的激光“再造”迷你版的超新星等天文現象。超級激光項目負責人麥卡爾·馬丁尼茲表示:“我們可以讓材料進入一種極端狀態,這種狀態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我們打算在德州觀察的現象相當于進入太空觀察一顆正在爆炸的恒星。”
3月31日,德州大學科學家正式啟動這種皮瓦級超級激光,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可操作激光就此浮出水面,但它并沒有拿到已研制的威力最大激光的頭銜。至少在幾個月時間里,這份殊榮還是要歸于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打造的已被束之高閣的“新星”激光,這種激光第一次啟動是在1996年。馬丁尼茲說,希望他的項目能夠在。2008年打破這一紀錄,也就是說,讓激光的功率達到1.3皮瓦到1.5皮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