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18套試題中,有14套試題從不同角度對成語進行了考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筆者從2007年高考相關題中梳理一些常考成語的類型,希望對同學們在2008年系統積累成語的過程中能夠提供幫助,從而更合理地做好復習備考工作。
一 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這類成語在高考試題中經常出現,其含義并不在字面上,而是與其字面意義相反或無關,在判斷時一定要仔細分析、甄別內涵,考查其與所在語境是否協調。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準成語的含義,不要望文生義。
例1 由于發表網絡歌曲的門檻很低,網友原創的歌曲都可以傳到網絡上去,這也造成了網絡歌曲創作的魚目混珠。(湖北卷)
分析:“魚目混珠”的意思是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該成語常誤解為“好的和壞的混在了一起”。
例2電話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方便,但打電話有時并不是最好的聯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邊說一邊比劃才能真正講清楚。(寧夏、海南卷)
分析:“耳提面命”形容懇切地教導,一般用于師長對學生或晚輩懇切地教導。而該句的語境是“……非得一邊說一邊比劃才能真正講清楚”,故該句誤把“耳提面命”理解為當面說了,因而屬于望文生義的錯誤。
二 有褒貶色彩的成語
這類成語也是高考中所經常考到的。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如“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運用時,要根據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來選擇。
例1 同學們,考入大學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讓我們志存高遠,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老師們的推波助瀾下,直掛云帆濟滄海!(浙江卷)
分析:“推波助瀾”是指“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該句中“讓我們志存高遠……”應該是好事,不能用貶義詞。
例2在今年的“排隊推動日”活動中,雖仍有鳳毛麟角的幾個“不自覺者”,但廣大市民不論乘車還是購物都能自覺排隊。(全國卷Ⅱ)
分析:“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物。該句說的是“在今年的‘排隊推動日’活動中,仍有幾個‘不自覺者’”,此為褒貶誤用。
三 有多重含義的成語
高考備考的過程中,有一類特殊的成語很容易使人忽視。這類成語有不止一個義項或感情色彩,其中一個義項或感情色彩使用較多,另一個意義或色彩使用較少,從而導致該成語的另一個意義或色彩常常被人忽略。如果對這類成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則容易造成誤判。
例:為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誕辰,話劇界一些前輩粉墨登場,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經典劇目。(安徽卷)
分析:“粉墨登場”本意為指畫好了妝,上臺演戲。現在一般多用于貶義,比喻壞人喬裝打扮,登上了政治舞臺。該句的語境說話劇界一些前輩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經典劇目,用“粉墨登場”的意思是指上臺演戲,是正確的。這里主要是對“粉墨登場”這個多義成語的本義的考查。
四 有特指對象的成語
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特定的適用對象,就會出現毛病。這類成語往往也是命題者所關注的。
例1求學期間,他春風得意,事事順心。沒料到踏入社會后,幾樁生意下來,就被騙得血本無歸,于是他總是感嘆遇人不淑,命途多舛。(浙江卷)
分析:“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個品質不好的丈夫。這個成語的使用對象非常明確,不能用來形容生活不如意。
例2風格鮮明、體系完整、精細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灑灑的中華地方文化中獨樹一幟。(安徽卷)
分析:“洋洋灑灑”指文章、說話連續不斷,也指規模、氣勢盛大,一般修飾或補充動詞。此處用來形容“中華地方文化”,用錯了對象,應改為“蔚為大觀”。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高考常考成語的類型主要為以上內容。因此,我們在成語的復習備考過程中,重點要從上述角度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從而做到胸有成竹。唯有如此,我們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