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幸福的意義也因人而變。
有人說,幸福在于物質享受。世界煙草大王杜克的女兒朵麗絲12歲便繼承了其父1億美元的資產,但她卻一生郁郁寡歡,經歷了3次痛苦的婚姻,最后寂寞地死去。錢并沒有讓她擁有幸福。
有人說,幸福來自于功成名就。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在其作品風靡東南亞十幾年后,卻用一只襪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功名沒有帶給她長久的幸福。
我覺得幸福應該是被人尊重、被他人關愛。
法國的著名文學家雨果曾說:“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堅信有人愛我們。”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每個人都渴望被人尊重、被人關愛。失敗時只需友人的一個擁抱,就能消散心中的煩惱;沮喪時只需老師一句鼓勵,就能燃起希望之火;難過時只需伙伴拍一拍肩膀,就能心情舒暢。這就是關愛,友人的愛,同學的愛,親人、師長的愛。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如饑似渴地追求著幸福,卻總在不經意間與幸福擦身而過。
蕭伯納說過:“我們無權只享福而不創造幸福,就如無權只消費而不創造財富一樣。”
富蘭克林也曾說過:“人們的幸福更多地來源于日積月累的小收獲,而不是難以得到的財富。”
由此可見,要想得到幸福,首先還得創造幸福。有舍才有得,只有將自己的愛心之門打開,才能得到他人的回報和關愛。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讓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讓瀕臨絕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間的歌謠,讓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所以,不要吝惜你的愛心。用你的愛心去筑造自己的幸福城堡;用你的愛心去融化冰雪;用你的愛心去點燃一盞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