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地處湘南第一圩塘村圩,平時與許多學生家長交談,他們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頭腦聰明,反應靈活,做其他事情一看就會,為什么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
我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
一、貪玩心理。白天上課只管玩,“還有明天呢!”課余時間迷戀電視、小說、上網,上課不專心,做小動作、講小話、看課外書;作業無法獨立完成,只好等別人做好了拿去抄,有的甚至干脆不做。
二、享受心理。家庭條件較好,從小嬌生慣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父母當老板,經濟條件優越,因而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好壞無關緊要,反正父母會給自己的未來鋪平道路、解決后顧之憂;沒有遠大理想,缺乏競爭意識。
三、隨心所欲心理。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學習完全憑興趣,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愛不釋手,不感興趣的科目則幾乎連課本都不翻一下;或是憑對老師的印象讀書:對該科任教師印象好,投入的精力就多,反之則少。
四、應付心理。少數學生錯誤地認為讀書是為家長、為老師,因而學習不上進、不自覺。老師要檢查作業,就拿別人的抄抄了事;在家里父母要求他學習,就坐著裝裝樣子。
五、怨天尤人心理。有多數學生自己的學習上不去,不找自己的主觀原因,反而認為是學習環境差,周圍同學的干擾,甚至怪老師的水平低。
針對后進生上述不良心理表現,我認為在教學工作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教學水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青少年的最大特點就是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學生容易開小差,在下面講小話、做小動作,不但自己沒有聽進去,還影響他人。所以,教師講課要避免過去那種照本宣科滿堂灌、課后作業一大堆的死板教法,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教學、多回答問題,多設一點懸念讓學生思考,多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形式多樣,氣氛活躍,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
2.關心愛護后進生,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多加關照及輔導。
后進生的成績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接受新知識速度緩慢,上課時往往只能聽得一知半解,因而覺得枯燥無味,易產生自甘落后、不思進取的無所謂心理。
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在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及細微進步,少批評多鼓勵,讓他們感到沒有人看不起他們,激發他們奮發上進的內潛能,培養他們不甘落后的競爭意識。
在學習上,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養他們愛學習,不怕吃苦的精神,提高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3.幫助后進生樹立趕超目標。
一個教學班是一個小集體,學生的整體素質、文化水平都會因人而異,參差不齊。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榮譽感,教育學生關心班集體,愛護班集體;動員同學之間結成幫學對子,樹立趕超目標,團結互學,共同努力、一起進步,要讓后進學生明確自己當前所處位置,在班上找出一個趕超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同學,也可以是班級或年級名次,目標不能一下子定得太高,可望而不可及。目標越小,越具體,就越容易實現,學習也就越有勁頭。對每一個關心和幫助過后進生同學的學生都要進行表揚,對每一個比過去有進步的同學都要進行鼓勵,努力在班上營造一種團結互助、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不良心理表現在求學的各個階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我們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要從新生入學起直至畢業常抓不懈,始終從嚴要求、循循誘導,讓學生以健康的心理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