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翠江 張 梅
青少年時期神經系統的靈活性較高,是進行短跑訓練的好時期。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身體健康水平,打好身體全面發展的良好基礎。在全面發展基礎上,進行專項素質和專項技術訓練,掌握完善的短跑技術,并取得良好的專項成績。
一、從訓練學角度分析
1、青少年訓練的特點:青少年短跑運動員速度訓練要與技術訓練緊密結合,在掌握短跑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快跑練習。速度訓練時練習手段的選擇應多樣化,練習負荷應有余地,避免過早地單一大負荷速度訓練;在力量訓練時,青少年不應過分追求發展“絕對力量”,應注意發展全身力量,尤其應著重發展彈跳力量和快速力量,使短跑所需的各部分力量均衡發展;而在速度耐力方面,青少年運動員應有節制,不應過分加大速度耐力負荷量,否則將會導致過度疲勞和身心健康受到摧殘。
2、青少年運動員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的主要方法與手段。一般身體訓練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采用田徑多項訓練;采用各種球類運動訓練;采用各種體操訓練。田徑練習能更好地促進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球類活動能發展運動員的起動速度、反應速度、彈跳力量和協調性;體操練習可提高運動員的靈敏、協調,增強上下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專項身體訓練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力量訓練,它是提高短跑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速度訓練,它包括反應速度、肌肉收縮速度、跑動速度;速度耐力訓練,它是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其代謝因素有二種,即非乳酸速度耐力和乳酸速度耐力。因而速度耐力的訓練方法選擇應以導致產生最大氧債為原則,其方法是采用極限下速度加大負荷重復練習。
二、從生理學角度分析
根據速度素質的年齡特征,青少年時期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訓練中要抓住速度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進行訓練,多安排以發展速度為主的運動項目。
1、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心臟的發育仍不完善,心肌纖維短而細,肌纖維之間的間質較少,心臟收縮力較弱,主動脈口徑比肺動脈小。因此,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都小于成人,不過從輸出量與體重比值來看,青少年每千克體重的心輸出量大于成人。由此可見,青少年心臟發育與其整體的發育水平是相適應的,但由于心臟的發育還不完善,在訓練中應掌握住強度大而量小的原則。
2、能量代謝的影響:青少年新陳代謝旺盛,除了維持各器官的正常的生理活動外,還必須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由于在代謝方面的這一特殊需要,使他們在運動中一方面對氧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另一方面在運動中能量的動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青少年糖酵解的能力不及成人,所以他們對長時間的最大強度的肌肉工作能力則比成人差。因此在短跑訓練中,青少年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要比成人少,且年齡愈小,血乳酸水平愈低,于是應注意訓練量的控制,逐步在不降低強度的基礎上延長訓練時間,以提高他們的糖酵解能力。
三、從生化的角度分析
青少年在生長發育中化學成分的變化主要在骨骼和肌肉方面比較顯著。
1、骨骼的化學成分主要是水、有機物質和無機鹽。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年齡越小,骨組織中水分和有機成分占比例越大,無機鹽比例越小,骨的鈣化程度越低,那么就會骨質疏松、彈性大、不易骨折,但受重力影響過大,時間過長時,易彎曲變形,而力量練習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力量訓練時應掌握適宜的強度,在食物中要注意鈣、磷和維生素A、D和膠原蛋白等食物的供給。
2、青少年肌肉占體重百分比低,主要表現為身體水分較多、肌肉蛋白質少,肌纖維就較為細長。肌肉中磷酸原總量和糖原等含量也會相對較少。隨發育肌肉蛋白質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因此,為了肌肉發育和力量的提高,在營養上尤其要注意蛋白質的質和量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