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泳
游泳運動的發展越迅速,對少兒基礎訓練的要求就更高。來自世界游泳強國的大量資料證明,基礎訓練越全面,對日后專項訓練就會越有利。游泳水平的提高相應對少兒運動基礎訓練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游泳基礎訓練中打腿又是基礎中的關鍵。本文以筆者的實踐,對8—14歲少兒運動員打腿教學與訓練中一些規律性的關系作初步探討,以更快地提高游泳教學水平。
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游泳打腿這項基本功的優劣,是關系到步入運動生涯的關鍵,也是基礎訓練扎實的標志。從歷屆學生的游泳打腿成績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凡是單項打腿最突出的相應的那種泳勢成績也會最突出,凡是100米混合泳打腿成績是最好的,他的混合泳成績也會最好,而且在今后的發展中潛能也會最大,因此,可以從學生打腿訓練中看出他的訓練程度和水平,并較準確地預測其日后的比賽成績。
某著名教練曾說過:“正確地呼吸和打腿技術可以說是游泳中最簡單的技巧。但這些技術常常被忽視,正確的呼吸和打水技術是水中感到舒適、保持良好身體姿勢以及快速有效地游速的關鍵”。人類陸上習慣了站立姿勢,而游泳是平臥水中做動作,無固定支撐,又有水的壓力造成呼吸困難、心理緊張,所以每次新招學員,頭2~3天我總是先教呼吸,要求一定要把頭沒入水中先稍弊氣,然后在水中稍慢吐氣,注意提示用嘴吸時近似發“啊”的音,并要把氣吸到心肺里,不能閉到口腔內,然后結合蹬邊浮體練習,這樣就能很快享受到利用了水的浮力給人帶來的樂趣,也就很快消除了害怕的心理。例如自由泳打腿,六次打腿抬頭吸氣,并要求吸氣要快,練蛙泳時要求收腿時吸氣,蝶泳打腿時要求體會重打腿時提髖、壓胸、低頭,打腿時提腹、抬頭、吸氣。近兩年我作了個簡單的對比實驗,前后招了兩批8~10歲的學員。第一批學員8人,一開始并不重視呼吸教學,首先學自由泳打腿,然后教蝶泳打腿,再教仰泳、蛙泳打腿。而第二批學員重視了呼吸和呼吸與打腿的配合練習,同樣8名學員,全部學會游50米以上的打腿時間均有所提高(見附表一)。
游泳教學的初級階段兒童一般在10歲以下,教學大綱中指出:“應當進行簡化技術的教學,重點抓好技術的外型、動作的協調性。”所以這個階段,主要通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技術打腿要點講授清楚,例如:自仰泳打腿部要有剪刀差的距離認識,自由泳下打水時大腿發力,上抬腿時膝關節要上抬,腿要直,仰泳打腿則反之,打水時水花不要四濺,要象煮沸的開水。同時要多作陸上模仿練習,加強對動作的理解。這階段運動量不是重要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興趣。在動作不太熟練的情況下,只安排15m~25m之內的距離,熟練后再逐漸加長距離和負荷,而且多體會慢打腿動作,這有利于體會熟習水性。
11—12歲這階段重點是提高技術動作的質量和效果,開始進行基本理論的教學。在大量的打腿基本功練習過程中,動作規格要嚴格,動作頻率要逐步加快。運動負荷安排方式以階梯式為主,即負荷值增大——保持——再增大——再保持。11—12歲是發展心血管動能和發展耐力的最佳時期,而中長距離的打腿采用中等強度最大利于發展心血管的功能。少兒大腦皮層單一的工作時間長了容易疲勞,長距離打腿最好不超過400米的距離,并且最好在越長距離打腿越要以混合組合安排為好。
13—14歲是技術成熟的重要階段,也是要求訓練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階段,這階段打腿要求在頻率較快的基礎上更要提高動作的效果。
關注打腿與配合技術所形成個人技術風格。例如:有的學生游蝶泳時第一打腿得重,第二次推水時輕,有的則反之。又如:有的學生自由泳習慣一個動作游6次腿,而有的自由泳長游用4次,或兩次腿,這是因各有各的感覺。有的臂力強些,有的心臟功能好些,因人而異,只要動作整體協調流暢,效果好就可以。這階段打腿技術要很好融合在整體配合技術中,打腿的訓練強度與課時的訓練負荷緊密結合,負荷運動量的形式可以有波浪式,即負荷值有較大的起伏。負荷強度明顯加大,主要增加速度練習和無氧訓練的練習。對于純業余體校學生來說,這個階段也是刻苦訓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