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后,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不敢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若我們貿然去做,至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
我17歲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那時我就體會到掙錢的不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8個小時,我得做16個小時。
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在逆境的時候,你要自己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應對。當我處于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極大的關系。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那些私下忠告我們,指出我們錯誤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與新老朋友相交時,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做生意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創新,二是改進,三是跟風。創新吃的就是“一招鮮”,雖然不易,一旦使出來,卻費力少而收獲大;改進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雖不易造成轟動,后勁卻很足;跟風是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這樣做起來較容易,風險也較小,但跟吃殘羹冷飯差不多,收獲有限。
身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應該求創新,加強能力,居安思危,無論你發展得多好,時刻都要做好準備。
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敬仰,我很喜歡看關于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從前經商,只要有些計謀,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現在的企業家,還必須要有相當豐富的資本、資產,對于國內外的地理、風俗、人情、市場調查、會計統計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我從不間斷閱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致因為不了解新信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個信念,就是不投機取巧而是要以誠待人。
在我心目中,不論你是什么樣的膚色,不論你是什么樣的國籍,只要你對公司有貢獻,忠誠、肯做事、有歸屬感,即有長期的打算,我就會幫你慢慢地經過一個時期而成為核心分子,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其長處和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一個總司令,是一個集團軍的統帥,拿起機關槍總不會勝過機關槍手,走到炮兵隊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為集團軍的總司令不要管這些,只要懂得運用戰略便可以,所以整個組織十分重要。
要公司運作得好,靠組織靠制衡和固定的會議,會議先聽他們說,然后在正式時逐一講出他們的看法及數據,他們講后我又向他們發問最后的結論。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憑他們對整個家庭的巨大貢獻,他們也實在應該取其所得。反過來說,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才對。
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么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讓人聽你的。
工商管理方面要學西方的科學管理知識,但在個人為人處世方面,則要學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不斷修身養性,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勤勞、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為進取人生的戰略。
風水這個東西,你要信也可以,但是最終還是事在人為,重要的是自我充實,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很多本來人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轉變為可能,眼光放大放遠,發展中不忘記穩健,這是我做人的哲學。
徹底了解市場的需求,才能百戰百勝。
在劇烈的競爭當中多付出一點,更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勝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點點。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于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進取中不忘穩健,在穩健中不忘進取,這是我投資的宗旨。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我覺得一家幸福最要緊,生意起跌是小事,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開心最要緊。
人們贊譽我是超人,其實我并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后,才領會一些經營的要訣的。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