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君亮
摘要:實施環境會計應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對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建設和諧社會十分重要。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加拿大的環境會計都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加拿大的經驗表明,國家和企業重視環境信息,不僅有利于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而且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加國的經驗也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環境會計 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
一、加拿大環境會計研究領先發展的成因及舉措
(一)政府及社會各界合作,提高企業和公眾環境保護意識
二戰以后,加拿大在制造業、采礦業及服務業等行業的迅速增長已經使加拿大從一個農業經濟國家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著,迫使政府開始重視環境整治。加拿大人越來越認識到環境與經濟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民眾對自身生存環境日益關注,環保意識和環境識別能力進一步提高,市場綠色化、綠色消費運動悄然興起,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
在推行企業環境會計的過程中,加拿大政府、會計師協會、學術界和企業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并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合力,在宣傳和獎勵、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不少具體措施,大大促進了環境管理的公眾參與,提升了公眾的環境意識,促進了環境會計的實施和推廣,也使企業環境信息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二)實施綠色計劃,推進可持續發展
加拿大作為最早對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報告作出反應的國家之一,早在1986年就建立了全國環境與經濟特別行動組,召集加拿大社會各界代表,共同商討環境與發展問題。在特別行動組1987年的報告中,推薦了一系列使加拿大更接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計劃。
“綠色計劃”是加拿大聯邦政府經過全國范圍的廣泛咨詢和討論后于1990年12月由聯邦政府發布實施的。該計劃全面反映了加政府對解決國內和全球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基本立場和采取的戰略對策、行動措施,是加拿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共分為8大領域:1.空氣、水和土地資源的保護(包括保護自然資源、降低有毒物及煙霧排放量等);2.發展可持續的再生資源(包括可持續農業、林業、漁業等);3.保護自然生態和物種(包括建立占加拿大面積12%的生態保護區等);4.保護北極生態環境(開發北冰洋區域的環境戰略);5.全球環境安全(包括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臭氧層,控制酸雨排放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6.可持續發展決策(包括建立環境信息庫,加強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教育等);7.評估聯邦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展情況(包括評估、修改聯邦政府現有的環境方面的法令、條例;改革政府現有的環境評估過程;建立可持續發展基金等);8.環境事故預報與預防(包括建立災害性天氣預報系統等)。
(三)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等會計組織的貢獻
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簡稱CICA)是加拿大特許會計師的一個全國性組織。該組織承擔著制定適用于全國的會計、財務報告與審計準則的任務。由于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使得企業、政府、會計職業界的傳統業務、技術、方法和發展道路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環境問題帶來的新挑戰,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在這方面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該協會關于環境會計方面比較重要的工作內容主要體現在環境研究、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及其相關的出版物上。例如:《企業與職業界環境事務指南》、《特許會計師》、《對話》等。
二、加拿大環境會計研究的主要成果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加拿大的環境會計都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這和加拿大各行各業對環境問題普遍重視分不開。其中,主要是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在環境會計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努力。該協會的許多舉措已經被應用到該國的會計實踐之中。該協會關于環境會計方面比較重要的成果主要體現在:
(一)關于環境會計的研究
到目前為止,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在環境會計領域已經完成并正式出版了以下幾份研究報告,它們分別是:
1.《環境成本與負債:會計與財務報告問題》。該報告主要想解決的問題包括:在現有的財務報告框架內環境影響的效果應該如何被記錄和報告,在當期確認環境成本時應該采取何種處理方式,未來的環境支出應該在何時確認為負債。
2.《環境績效報告》。該報告確定了關心企業環境報告的主要幾類關系人,分析了他們不同的會計信息需求,討論了環境報告中必要的信息內容,并提出了一些可供考慮的選擇模式。
3.《加拿大的環境報告:對1993年度的調查》。該報告主要涉及的問題是:加拿大公司如何報告它們的環境業績,在環境成本、負債、風險的會計與報告中目前的實際操作如何。該調查報告所選取的樣本包括863家公司的年度報告和18家公司的專門報告,對該年度各公司關于環境成本、負債、風險和環境績效的會計與報告做了比較詳細的調查,這份報告對于會計實務界和理論界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二)關于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
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在有關環境會計的準則制定方面也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1991年出版的會計手冊提出了關于為污染場地建立儲備的建議;目前,該協會的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在制定有關如何在財務報表中反映環境成本與負債的會計準則。
三、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我國現行會計制度中,還未建立與環境會計核算相配套的會計核算體系。在環境成本核算中,大部分企業僅在“管理費用”科目下設置排污費和綠化費,分別記錄按規定繳納的排污費和對廠區進行綠化的費用,與環境有關的支出在實際發生時直接計入期間費用,金額較大就作為待攤費用處理,這種做法雖操作簡便,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財務成果和稅負,模糊了環境成本發生的動因,不利于企業挖掘潛力,降低成本,直接影響了環境會計的實施。
(二)環境保護意識淡漠
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利益的現象頻頻發生。在我國的執法環境中,也存在著執法力度和經濟處罰力度不夠的問題,也就是說,由于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所形成的外部不經濟性沒有內在化,致使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環境資源被無償或低價使用,使環境破壞者有更多的經濟利益可圖。環境會計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三)對環境會計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大多數學者大都集中對會計準則、內部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而對環境會計的研究不是很多。
四、以環境會計促進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加強環境會計方面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合理核算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的危機感與警覺性,抑制企業短期行為,引導企業從長遠利益出發,而且有利于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把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協調起來,貫徹執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
(一)健全會計法律法規,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比較滯后,環境法律法規不健全, 缺乏與企業環境會計關系更為密切的法律法規,無法進行客觀的環境影響評價。對破壞環境的行為處罰不嚴,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環境風險成本很小,直接影響環境會計在我國的推行。在國外發達國家,公司一旦違反了某項法規,就要繳納巨額罰款或賠償費。所以實行環境會計是企業避免風險損失的一項重要手段。我國應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使企業更加明確自身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社會責任及其評價標準。
(二)提高企業領導者、會計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環境會計素質
環境會計是環境科學與會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應用學科,這對企業領導者、會計人員及相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強企業領導、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引起他們對環境會計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并能夠充分認識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密切聯系,建立、健全適應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其次,要加強會計人員環境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更新其傳統的知識結構,以便適應環境會計的要求,更好地參與會計管理工作。
(三)建立專門的研究小組,進行環境會計理論研究
政府或相關部門要引導會計理論在環境會計方面的研究,成立環境會計專項課題組,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努力提高我國環境會計理論水平,促進環境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相結合,使環境會計理論有效的指導環境會計實踐。充分發揮相關專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對企業環境會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參考文獻
[1]魏素艷,肖淑芳,程隆云.環境會計:相關理論與實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71-72.
[2]甄國紅.日本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實踐及啟示[J].財會通訊,2006,(12):13-16.
[3]張惠中.日本企業環境會計的主要做法及啟示[N].中國建材報,2007-10-15(B03).
[4]CICA.Environmental Reporting in Canada:A survey of 1993 Report,1994.
責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