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明 李朝輝
肌肉力量是青少年運動員必須發展的身體素質,教練員會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發展這一素質,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引發關節損傷、肌力提高不明顯等。因此不論運動專項和性別,需要一些基本原則指導肌肉力量訓練。
1、 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肌肉力量練習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應該包括兩部分,一是中、低強度的身體活動(如慢跑),使人體各器官達到一個合適的活動水平,同時也可以使更多的血液流入肌肉為力量訓練做好準備。二是對相應的肌群進行輕度的拉伸,拉伸可提高肌肉的興奮性,有利于運動單位的募集,提高訓練的效果,減少損傷的發生。
2、 注意休息
在系統訓練過程中,肌肉力量訓練前,應該保證運動員有48小時的休息,因為每次力量練習肌肉都對新的、較大負荷的刺激產生適當的反映,肌肉結構都要經過一個由“破壞”到修復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肌肉的結構得到了強化,這一過程需要時間,至少需要48小時。如果力量練習間隔時間太短,肌肉來不及修復就接著進行下一次練習,不僅訓練的結果得不到保證,還可能造成肌肉的損傷。
3、 平衡性原則
從解剖學來看人體骨骼肌的配布是有規律的,一般都是按相互對抗的規律與關節運動軸對應配布,有屈肌就有伸肌,有內收肌就有外展肌。肌肉力量練習時應采用平衡性原則,既要訓練使這個關節屈的肌群也要訓練使這個關節伸的肌群,既要訓練背部的肌群也要訓練腹部的肌群,既要訓練大腿或小腿前部的肌群也要訓練大腿或小腿后部的肌群,既要訓練上肢伸的肌群也要訓練上肢伸的肌群等等。如果訓練不平衡,使相互對抗兩組肌群一組過強,另一組過弱,容易導致肌肉拉傷、關節穩定性降低、骨骼發育受到影響甚至導致骨痛。另外人體肌肉配布還有明顯的對稱性,幾乎所有的骨骼肌對在人體左右兩側對稱分布,肌肉力量練習也應該保證人體兩側的肌肉平衡發展,尤其是青少年運動員,過早進行專項訓練容易引起兩側肌肉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骨骼發育受到影響,如脊柱側偏等。
4、 超負荷原則
運動員對力量訓練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一旦機體適應了給定負荷的練習,這種練習對機體的刺激性及作用將減少,肌肉力量不會增加,只會增加肌肉的耐力,為了能夠不斷增加肌肉力量,必須采取更大的負荷和更進一步的訓練措施,這就是超負荷訓練原則。應用超負荷訓練原則具體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增加阻力:增加重量將使練習阻力再次增加,從而提高肌肉力量。缺點是為確保安全,只能緩慢地增加重量,而且增加重量的同時會延長完成動作的時間。
增加數量:通過增加練習次數(例如由以前的8次增加到10次),這會增大練習難度。
改變間歇時間:通過改變練習的間歇時間,也可以增加或降低練習的難度。如不允許運動員在兩組之間休息足夠時間,練習的難度自然會增大;如果允許運動員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那么運動員就有可以輕松地舉起更大重量。
5、 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訓練原則與超負荷訓練原則關系比較密切,循序漸進就是逐漸地增加力量負荷,增加負荷時要考慮運動員的機能狀態,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漸進地提高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有助于運動員的長期發展,并且可以防止運動損傷和過度訓練。
6、 趣味性原則
這一原則經常被教練員和運動員忽略,尤其是對于青少年運動員,提高他們的訓練興趣對提高訓練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采用不同訓練手段和方法的組合,使青少年運動員有新鮮感。也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來進行力量訓練,如通過爬繩或爬竿來訓練上肢力量,通過跳躍小欄架或跳箱來訓練下肢力量。力量練習要安排的新鮮、有趣,而不要枯燥、無味,能夠提高青少年的訓練興趣,從而提高訓練質量。
發展力量素質只有遵循力量練習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內容和方案,才能提高訓練效果,縮短訓練時間,為運動員技術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