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鋒
“探究——合作”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課題選擇,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或課余體育訓練中進行主動探索、合作研究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課程重點是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和共同合作的過程。
1、探究——合作體育教學模式的目標定位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發展創新精神,獲得親自參與探究的積極體驗;學會交流與合作。“探究——合作”體育教學模式是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通過自我或子群體相互間的對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能運用于實踐的過程,獲得親自參與體育健身研究,促進學生對身心健康的探索和心理體驗。通過探究活動,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體育活動,親身體驗快樂,以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溝通,以及體育知識技能信息傳輸與反饋,通過信息加工,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分享互相交流、合作的團隊精神。分享相互學習體驗運動中的創意與合作的健身效果。倡導開展探究——合作體育教學,以發展學生探究思維及交流與合作精神為目標,以體育學科的基本教材為內容,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和學習,通過合作運動實踐,去發現規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設情景,導入問題,激發思維
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以激發興趣。可以創設特定的情境,確立目標,使學生在明確探究方向中激發學習動機,為學生自主探究做好鋪墊,這是保證學生獲得研究性學習最佳效果的前提。同時,指導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體育學科的實踐性特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際出發,設計有價值的、富有挑戰性、目的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心理上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渴求狀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3、分析交流,自我探索,整合創新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自主地進行探索,啟發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練,不僅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還要給他們足夠的自主學練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認真總結經驗,發現規律。根據學生探究的具體情況,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作簡明、扼要的講解和示范,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每一小組探究活動的開展情況提出一些有針對性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分析和討論,并提出各自的體會和感受。每一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建議和小組提出的觀點,再進行進一步的學練,練習時注意體會動作技術的要領和自己切身的感受和體會。指導教師則要根據每小組的學練情況,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對不同體能與技能水平的學生進行有區別的對待,以求得最佳的練習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和要求的形式,來挖掘學生創新的潛力,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及時的遷移和運用。
4、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初步結論進一步探討和完善,把探討和交流獲得的知識、經驗加以歸納和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得出較為嚴謹、正確的結論。并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可以進行技術演練,以實際效果來論證結論的合理性。
5、運用探究——合作體育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5.1 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時,由于學生受傳統體育教學的影響,往往表現出茫然、不知所措,只等待教師的
“命令”,這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師的耐心就表現在控制自己急于“點化”學生的心理,教師要敢于“浪費”時間,以足夠的耐心指導學生逐漸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2 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體育的學習總是與自我肢體運動經驗或生活背景相聯系的,學生已有經驗是影響探究合作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學生能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出與新的學習內容相關的體驗產生正遷移,有的則受到這種經驗的干擾產生負遷移,一般地說,上課伊始應創設一些與學生已有經驗相近的“練習”或“任務”走近學生,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身體活動、思維活動,再把“問題”不斷引向深入,促使學生在練習中思考、體驗、交流、爭論,最后達成目標或共識。
5.3 注重導學策略貫穿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在于教師要善于把握語言,當好“主持人”,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和指導學生主動學習,適當地介入和指導學生的活動,既不能過多地干擾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又要能在學生需要指導和幫助時發揮你的作用,積極思考,相互交流,分享感受,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