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楠
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一進入體校學習,就處于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中,運動成績冒尖的學生可以進入高水平運動隊繼續發展,也可以通過體育類高校提前考試,單獨招生,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他們平時在訓練上要求比較嚴格,一直以來用“流血流汗不流淚”的拼搏精神時刻提醒自己,而在學習上則放松很多,由于他們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加之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使學習成績下降,造成嚴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頹廢、傷感、畏懼和焦慮等情緒,天長日久使之對學習失去了自信。
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相關技能的培養,不僅在義務教育階段而且在人的一生發展當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因為語言文字是奠定民族情感的基礎,也是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必備工具。今天在體校學習的學生,明天將有可能成為競技體育的優秀人材。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發展他們的理解、思維能力,是體校語文教學的任務。根據體校學生熱情爽快、活潑好動、競爭意識強、榮譽感強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應考慮采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
一、以培育人格為軀干
人格,也稱個性。統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確人生觀和信念的支配下,樹立遠大的理想,使思想、認識、行為相一致。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又要以身作則,以優良的思想品德去影響學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健康、積極、進取向上的統一人格。其中,教學生做人是第一重要的。在體育界靠著小聰明能夠贏得觀眾、贏得比賽的人著實是存在的。如果出現了,被查出來,不但冠軍榮譽不保,就連一生的名譽也被丟盡了。不單單是運動員,誠實的美德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即使無法成為冠軍,依然能贏得人們的尊重,誰又能說這份尊重不如世界冠軍的尊重呢?
二、以訓練能力為四肢
寫作能力是語文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之一,也是學生的一種必備素質。體校學生主要精力大都放在訓練上,對學習興趣不大,作文寫作更是難上加難。教師可以結合教練每天對學生的要求——記今日訓練感受,布置學生寫貼近自身生活的文章,他們雖然年紀不大,但職業定位在體育,從小參加系統訓練,生活在運動隊的氛圍中,經常外出參加訓練和比賽,見多識廣,會有一些很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有獨特的語言行為特點和個性。這些因素都為學生寫出具有體育生特色的好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要讓學生把這些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內容,寫自己的學習與訓練,寫自己的隊友與教練,寫自己比賽的場景,寫自己“夢比海遠,心比天高”的志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才會思路流暢,真實感人。
三、以追求活力為靈魂
體校學生生性好動,上課時特別活潑,而語文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上課時多做一些實踐活動,少一些分析,努力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創設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在自然、和諧、扎實、靈活的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愉快的情態下獲得新知,受到教育。例如上課時針對學生賽前煩燥的情緒,帶領他們去樹林“埋心愿”,不愿說給別人聽的可以“說”給大地媽媽聽,但是要求是必須寫成小作文的形式才可以埋下,這樣既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又鍛煉了寫作能力。達到了趣味性和情意性的統一,能力訓練與學法指導的緊密結合。
四、以啟迪悟性為脈絡
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結合體校學生自身特點詳細向他們講述夢想、拼搏及現實的關系。如在講解《勸學》時就應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切實明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認識到訓練需要一點一滴積累才會有成績,學習與訓練一樣,其實并不難,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老師相信他們的毅力,也愿意與他們一起努力,共同記下知識的一點一滴。以此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育人為體,有體則生;訓能為肢,有肢則動;求活為魂,有魂則靈;啟悟為脈,有脈則活。”具備了“軀干、四肢、靈魂、脈絡”的人才能稱為體魄健全之人,而在體校進行“生、動、靈、活”的語文教學,將會像一個人的脈搏正常跳動一樣,顯示勃勃生機。希望能以一堂堂的語文課為平臺,在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洪流中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會,幫助體校學生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