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恩祥
大內刈技術是柔道投技基礎動作之一,在比賽中經常被中大級別選手運用,大約占一個賽季進攻技術的35%,取得勝利占20%。具有進攻距離短,隱蔽性強,容易和其他技術組成連絡技術,形成技戰術變化的優點。
1、大內刈技術運用特征
1.1 大內刈技術特點
大內刈技術是雙手抓握一側底袖,一側直門,用力向直門一側斜壓和拉緊底袖,使對手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中的一側時,上步緊貼對方身體,轉胯用右腿在對方左小腿后,用力快速掃腿,將對手摔倒的技術。此技術動作既簡單又有效,對體能要求不苛求,在訓練比賽中都可采用,尤其是身體矮小的運動員對高大的對手更適合使用。
1.2 動作過程
以右自然體開始,搶底手和直門,利用移動推擠,緊提對方。在對方后退或身體重心下移,重心落在左腳上的同時,迅速將右腳向對方右腳外側邁出一大步,同進左腳跟上一小步,手拉緊對方右臂使身體緊靠對方身體胸部位,右側胸部緊挨著對方的胸部,右腿同時轉胯。向對方左小腿掃腿。繃直腳尖掃腿,向右轉臉眼向右看,含胸身體前沖,上手向外壓,底手向上拉緊。用前擺出的右腿迅速向后抽掃對方左腿,將對方向后摔倒。
2、大內刈技術的幾種主要連絡形式
2.1 通常對方為了防守你右大內刈,步子上有變化,將左腳撤后右腿在前,以遠離的方法,迫使你掃腿,身體失重造成反攻的機會。
對這種情況有幾種變化:大外刈連接變化再使用大內刈,先用假動作大外刈佯攻,用右腿向對方右腿外切,迫使對方逃腿后撤防大外刈,由于對方逃右腿后撤而造成左腿在前了,正好打抓住戰機使用大內刈發動連續變化進攻。
2.2 小內刈連接變化再使用大內刈,先使用小內刈動作佯攻,在移動中先拉緊上手和底手上步背步,迫使對方逃腿后撤防小內刈,由于對方逃右腿后撤而造成左腿在前了,正好抓住戰機使用大內刈發動連續變化進攻。
2.3 使用內股連接大內刈:上手和底手拉緊往斜上提,進胯右腿在對方兩腿之間,同時身體往前傾使對方身體重心本能往后下移,在此同時瞬間力量爆發同時向后轉胯掃腿,此乃調動對方之招數。由手法的變化和步法變化進行佯攻,欺騙對方捕捉戰機成功使用大內刈。
2.4 這里講一個使用大內刈順勢變內股的技戰術實例。上步做大內刈時第一次沒有摔倒對方動作失敗,再一次做大內刈上右腿使用大內刈進攻時,讓對方知覺,對方有撤腿防守的變化,再繼續完成大內刈就有可能被反攻的情況。在上步的情況下,腳點地瞬間背左腳,上手和底手往斜上方拉提,使對方的身體往前傾,進胯轉體用右腿向后上方掃腿,同時拉緊底手頭部向左側變臉用上手往下壓,將對方摔倒。
3、對大內刈技戰術變化的認識
大內刈技戰術的變化,是一種連續進攻,而且在柔道技術中,手段變化進攻簡易實用,目的是更好的使用大內刈,孫子兵法上有:“出其不易,攻其不備”之說,連絡變化,就是要達到這種境地,它表現了高水平選手的聰明才智。
柔道技術在競技中的技戰術是指在比賽中能有效地使用個人進攻技術(戰術),在對方已經知覺或重點防守下,通過個人變化,轉移對方注意力,以制造一些假象作佯攻,而達到繼續使用個人特有的進攻技術。它是高水平運動員在比賽中,個人技術、身體素質、戰術及心理等因素綜合集中的體現。它所強調的是在雙方高度爭搶,高度對抗的動態中,能有效地進攻,并且得手,取得大比分獲得優勢勝利。很多情況是對手在瞬間靈活所完成的進攻技術組合,是長期用心訓練的結晶,與課本上講的基本技術大不相同,它是動態的,是動中之動,動中之變,它更強調了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戰靈活性。因此掌握和創造進攻時機,并能果斷、快速地做出反應是優秀運動員必備的,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關鍵的素質或說能力。這是對我們面對世界柔道的迅速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局勢必須要不斷改進和提高訓練,創新技術和進一步提高訓練手段和訓練水平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4、結論與建議
4.1 大內刈技戰術的變化,是一種連續進攻,變化進攻的手段,目的是更好的使用大內刈。
4.2 它是高水平運動員在比賽中,個人技術,身體素質,戰術,以及心理等因素綜合集中的體現。
4.3 它是動態的,是動中之動,動中之變,它更強調了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戰靈活性。因此掌握和創造進攻時機,并能果斷、快速地做出反應,是優秀運動員必備的技戰術水平之一。
4.4 這是對我們面對世界柔道的迅速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局勢必須要不斷改進和提高訓練,創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訓練手段和訓練水平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