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一、心理緊張的克服方法
運動員在賽前心理過度緊張,使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系統和皮層下中樞的調節活動減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顫抖,尿頻,這必然使運動員心理活動失常,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上去;對動作知覺和表象模糊不清;對教練員的布置與囑咐聽不進去;失去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等,必然會影響到比賽的結果。造成運動員心理過分緊張的原因很多,如訓練過度恢復不好,睡眠不足,壓力過大,害怕對手,對成績期望過高,過去失敗表象的重現等等。克服方法:
1、表象放松。這種方法是使運動員想像他通常感到放松與舒適的環境,讓運動員在腦子里將自身置于這個環境之中,使身體得到放松,使用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表象中的環境清晰,在大腦中能夠生動地看到想像的環境,增加情境對運動員的刺激強度。
2、自我暗示放松法。開始由教練員指導運動員依次放松身體的各個肌肉群,同時增強呼吸,經過幾次指導之后,讓運動員自己獨立完成。在開始時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以后會使時間逐漸縮短,最后可用較少時間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在進行放松時,還可以使用暗示語和錄音帶。
3、阻斷思維法。當運動員由于信念的喪失出現消極思維,引起心理緊張時,運動員利用大吼一聲,或者向自己大喊一聲,“停止”,去阻斷消極驅動力的意識流,以積極思維取而代之。教練員還可以確定一個響亮的信號供運動員作為阻斷消極思維之用。此外,教練員還可以幫助運動員確定一個用以代替消極思維的積極而切實可行的活動,用以阻斷消極思維
4、音樂調節法。音樂給予人的“聲波信息”可以消除大腦所產生的緊張,也可以幫助人內在的注意力集中,促使大腦的冥想井然有序。在大賽之前,讓心理緊張的運動員聽聽音樂,可以調節情緒。
5、排尿調節法。人在情緒過分緊張時,會出現尿頻現象,這是因為情緒過分緊張,大腦皮層抑制過程減弱,興奮過度,使得大腦皮層中樞和植物神經系統調節作用減弱,如果能及時排尿,會使運動員產生愉快感,使心理和肌肉得到放松。
二、情緒消極的克服方法
情緒消極是指運動員在激烈競爭的刺激下,對超限心理負荷所產生的一種失常的心理體驗。表現為心情不安,有恐懼感,緊張過度和情緒失控。由于這些心理狀態的出現,使運動員的生理狀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如心跳加快,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等,并會導致智能下降,知覺遲鈍,行為刻板,對比賽失去信心。克服方法:
1、激勵法。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個性與客觀影響,激發運動員比賽的士氣,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2、轉移法。運動員的恐懼、不安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往往是由于特定的思維定式和注意定向所引起的,對此可采用注意力轉移方法,使用一些刺激物去消除引起情緒消極的誘因,從而減緩和排除消極情緒。
3、升華法。在比賽中時常出現運動員的某些“能量”在一定場合下釋放得恰到好處,可是在另一種場合下適得其反的現象。如勇氣是運動員必有的品質,可是有時在某些場合下有的運動員也可能干出一些憑蠻勁而盲動的事情。這時,可以通過升華法,使運動員提高認識,增強克服力,規范自己的行為。
4、暗示法。利用客觀刺激物對運動員的心理進行調節,如在比賽中運動員看到教練員的從容表情,輕松的語言及和藹的態度等都會得到鼓舞,消除消極情緒。運動員也可通過自我暗示,運用指導語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從而形成一系列反射活動,使消極情緒得到控制。
5、體驗法。有消極情緒的運動員通過參加比賽去體驗比賽,提高運動員對恐懼、緊張的免疫力,控制消極情緒的產生。
三、注意分散的克服方法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集中。把注意集中在某一對象或活動上為注意的穩定性;和注意穩定性相反,是注意的分散,即通常所講的“分心”。克服方法:
1、在平時應加強培養運動員不為其他念頭或事物干擾所分心的能力。
2、使運動員對他所從事的事業,所實踐的活動有強烈的愿望和濃厚的興趣,這種來自內部的動機會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3、在日常生活中使運動員養成做事有頭有尾,堅持到底的良好習慣。
4、在參加比賽時,要引導運動員不要多想比賽的結果,而應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賽的過程中。
5、在比賽之前消除擔心、害怕等心理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6、使運動員做一些視覺守點,聽覺守音的練習,以使注意力集中。
四、心理焦慮的克服方法
運動員適當的焦慮可以激起其改變自身現狀的緊迫感,進一步謀求達到某種目標。但如果運動員對預計到的威脅產生過度擔憂和過分恐慌,此時,往往會夸大比賽的困難因素,小看自己的實際能力,害怕比賽成績不好,害怕辜負了教練、家長及他人的期望而產生焦慮,則不利于比賽的成功。克服方法:
1、引導隊員把思想集中于比賽過程,少考慮比賽的結果。
2、進行積極的想像,采用放松訓練的一些方法,消除焦慮的情緒。
3、賽前也可以演練一下比賽的情形,把思想集中到比賽中去。
4、在完成動作之前可以將整個動作及完成動作時的思想狀態按照程序背誦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