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娥
本文就摔跤運動員兩個選材階段內容介紹如下:
1、初選階段
1.1 初選階段隊員來源:(1)基層教練選送隊員。(2)教練下基層選拔隊員。(3)其他項目轉項來的隊員。
通過應測對象的家長,學校或所在業余體校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和具體表現,關鍵是了解他們是否愿意投身到摔跤運動項目中來,及其決心大小,然后對他們進行簡單測試。
1.2 健康檢查:健康狀況可以通過體格檢查和一些簡單易行的機能測驗,把那些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無運動禁忌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的工作能力、完成一定負荷的運動能力和運動后的恢復能力都比較強的對象列入下一步繼續考查的范圍。
1.3 素質測試:原始身體素質水平可選擇幾項簡單易行、有代表性的身體聯系進行測驗,根據各級別實際情況制定應達到的最低標準,通過測試了解應測者的原有身體素質水平,根據我省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標準如下表:

1.4 選擇體型特征
優秀摔跤運動員體型特征有:手大,臂長,腰長,肩寬,有力,下肢較短,骨盆相對較窄,頸圍,臂圍,胸圍,大腿圍的指標較高,肌力較大,整個體型應該是比較勻稱,肌肉壯實,屬于各級別的中等身材。
這種體型特征的優勢,從理論上也可以解釋的。比如手大便于及時地有力地抓握為快速進攻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臂長腰長有優先接觸、控制對方的優勢,并能發揮以腰部力量為主體的進攻;下肢較短相對地增加了上肢的長度比例能產生與腰長的等同效果;同時腿短能縮小對方進攻下肢的范圍,反過來講進攻也會快速接近對手,這對自由式摔跤更具有一定的意義,骨盆較窄有利于及時地靈活地使用一些轉體摔的方法,各部圍度的指標較高能使人更有力量。
2、集訓階段:
集訓是堅持實踐第一觀點進行選材的好辦法。因為人的才能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被發現,同時實踐活動還能揭示人的個性特點和行為特征,我們采取集訓辦法的目的就是建立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為第一階段入選的對象,創造全面表現自己的運動才能和個人特點、行為特征等所必需的條件,同時也是對他們進行全面考查所必需經過的步驟。通過考查所獲得的結果,把那些熱愛本專業,訓練刻苦,比賽成績較好的對象篩選出來,然后進行較長時間的重點培養,在摔跤專業上有所造詣。同時對那些在集訓過程中明顯表現出不行的,要及時結束他們的集訓,讓他們回到原來的崗位上去,不要耽誤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前途。
在集訓過程中,我們盡量給集訓隊員多創造一些參加各類型比賽的機會,使他們在比賽中經受鍛煉和考查。從2002年開始,我們把錄用、轉正與運動員取得的成績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把那些在比賽中取得相應運動成績的集訓隊員及時的錄用為摔跤運動員,試用期一年到一年半。試用期間,在全國比賽中,或相當于全國規模的比賽中,成績達到相應的要求標準時,可以轉正。轉正時間從到達之日起計算。在規定時間內達不到轉正標準的,再延長試用期一年,再達不到者就要送回原單位或下級體育單位。
錄用轉正的具體標準:
凡在全國比賽中,有十人以上參加的各級別進入前六名者,六至九人參加比賽進入前四名,4至5人參加比賽進入前三名者,均可錄用為摔跤隊員,凡在被錄用之日起至試用期止,完成錄用時規定的名次者均予以轉正。凡在試用期間,各級別在10人以上進入比賽的前三名者均可以轉為正式隊員。對未被錄用的集訓隊員達到此項標準時可直接轉為正式隊員。獲全運會冠軍或世界比賽前三名,亞洲比賽的冠軍退役時可留廣州安排工作。
這個辦法的好處是給集訓隊員和正式隊員指明方向,使他們明確奮斗目標,激勵他們努力刻苦訓練,奮發進步。錄用轉正、安置工作條件明確、具體,夠條件的誰也卡不住,條件不夠的誰也進不來,客觀上起到了堵塞走后門的作用,也能避免在人材培養方面造成財力、物力、人力上的更大浪費,為國家節約一定開支,使運動隊伍更精干。
集訓時間一般為兩年到兩年半,期滿后,對沒有達到錄用標準的每一個集訓隊員進行嚴肅認真的綜合評定。經評定認為再沒有可能達到錄用標準的應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對他們的集訓,對少數還有可能在短期內達到標準并有一定依據的,可以再給他們一次參加比賽的機會,但時間不得超過半年。再達不到錄用標準時,應該堅決動員他們離開集訓隊。
通過實際運作,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摔跤運動員能否出成績,在兩年半的時間內是完全可以決定的。過長地延續某些集訓隊員的集訓時間是無益的,甚至會出現一些很難處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