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連英
1、賽前良好狀態的培養
在賽前6至8周時間內,教練員采用多種方法調節少兒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狀態,以使其中樞神經系統保持在適宜的興奮狀態中。
1.1 建立與賽期間相一致的生活作息制度
人體的生命活動是受生物節律控制的。生物節律能使人體的種種生理活動按照一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有利于保持人體內的代謝平衡。若少兒運動員在體育競賽期間的生活作息制度與平時的不相一致,那么他們的生理就會產生一些應激性的調節而導致人體的不適和緊張。所以,在賽前的一段時間內應建立與比賽時一致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定時進餐、定時睡眠、定時起床。
1.2 科學安排賽前訓練
在賽前的6至8周時間內,要相對突出少兒運動員的專項技術訓練,進一步規范其技術要領,使之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有利于穩定少兒運動員的賽前心態。要根據少兒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特點,合理交替其訓練的數量和強度,即從減量增強度開始,經過兩周訓練后再適當地加量減強度。在賽前兩周的訓練中,訓練的數量要逐漸減少,訓練的強度要逐漸增大,并在賽前一周時提至最大。此后,訓練的數量和強度要不斷減少,以確保少兒運動員體能的超量恢復。要堅決杜絕賽前盲目加大運動量的做法,以避免少兒運動員出現過度疲勞,運動損傷等不良現象。
1.3 正確補充營養物質
賽前10天左右屬減量訓練期,教練員要指導少兒運動員合理地補充營養物質,適當地控制蛋白質、脂肪等酸性物質的飲食量,以避免體重的增加。要指導少兒運動員多食水果、蔬菜等堿性物質,適當地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B和維生素E的供給量,要增加人體內無機鹽的貯備。要指導少兒運動員在賽前30分鐘左右時適量地補充一些葡萄糖和維生素C,進一步激活人體內酶的活性,以保證少兒運動員臨場時激發出最大的運動潛力。
1.4 進行模擬測試
在賽前一段時間內,教練員要盡可能地仿照真實競賽條件進行2至3次的模擬測試,讓少兒運動員在模仿測試中自己處理各種問題,積累一些臨場應變的經驗,這樣能使少兒運動員在臨場競賽時做到胸有成竹。
1.5 加強心理素質訓練
培養少兒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素質能穩定其賽前心態。在賽前的一段時間里,教練員要與少兒運動員一起分析存在的各種客觀因素,讓少兒運動員在心理上有所準備。要教育少兒運動員在遇到意外問題要沉著冷靜、不慌不忙。要鼓勵少兒運動員堅定必勝信心,以激發其斗志,要教育少兒運動員正確地評估自己,做到既不好高騖遠,又不妄自菲薄,這樣能有效消除少兒運動員的不良心理定勢。
2、賽前不良心態的調整
當少兒運動員在臨場前產生了不良心態時,教練員要幫助、指導少兒運動員運用下列方法調整:
2.1 呼吸法調整
所謂呼吸法調整,即是少兒運動員通過有意識地調節呼吸頻率和深度來達到促進神經系統由紊亂向平衡方面過渡的一種方法。
2.2 自我語言暗示法調整
所謂自我語言暗示法,即是讓少兒運動員運用自己的語言,有意識地對自己的不良心理施加影響的一種方法。當少兒運動員臨場前情緒過分緊張時,可以默念“我一定要鎮定自若”、“我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慌”等語言來自我安慰,以緩解自己過分緊張的情緒。當少兒運動員臨場前情緒過分冷漠時,可以運用“我有能力賽好”、“我有絕對把握賽出優異成績”等語言來自我激勵,以逐漸轉化自己冷漠的情緒、增強神經系統和肌肉的興奮性。
2.3 轉移注童力法調整
所謂轉移注意力法,即是引導少兒運動員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當少兒運動員臨場前情緒過分緊張時,可以引導少兒運動員看看報紙、雜志,可以與少兒運動員談談家常、開開玩笑,也可以指導少兒運動員用冷水洗臉、洗洗手等等,以此來降低少兒運動員的緊張情緒,當少兒運動員臨場前情緒過分冷漠時,可以與少兒運動員談談激動人心的事,可以引導少兒運動員談談自己的遠大理想、抱負等等,以提高其興奮性。
2.4 準備活動法調整
采用針對性準備活動法,可以調節人體神經系統的機能,能達到穩定心態的作用。當少兒運動員臨場前情緒過分緊張時,可以采用強度較小的準備活動,或者采用專門性的放松練習來使少兒運動員的緊張心理、肌肉得以放松。當少兒運動員臨場前情緒過分冷漠時,可以采用強度較大的接近比賽內容的練習來提高其神經系統和其他系統的興奮性,從而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