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書 鄭 勝
隨著排球運動技術的發展,快攻已經成為排球進攻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特別是對于在身高、力量都不如歐美強隊的亞洲球隊更是如此。學習排球快攻技術要從青少年開始,針對一些青少年對快攻技術的認識不夠清晰,本文對排球基本快攻技術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運用。
1. 快球。快球也稱“快板球”,是中國運動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創造的快速進攻技術。快球進攻技術是扣球運動員先于二傳手的傳球起跳,在空中等待二傳手將球傳出,從上至下將球扣死。這種扣球具有速度快、路線短、突然性強、攔網困難的特點,一開始出現就震驚了國際排壇,是中國運動員對排球技術發展的巨大貢獻。
2. 平拉開球。平拉開球也是中國運動員的發明,是將快球移動到了4號位的網端。比賽時,二傳手將球快速平推到網口,同時運動員迅速在4號位起跳扣球。
這種扣球技術的特點是二傳手傳球的弧度低平,幾乎是沿著網邊快速直傳到網端,扣球人與球同時到達,甚至先球到達,因此對二傳手傳球的準確性要求很高,也要求二傳與扣球運動員配合默契,否則就可能失誤。
3. 短平快。短平快球是在平拉開球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快球技術,是日本隊上世紀六十年代在中國隊的平拉開快球的基礎上創造的。短平快球的特點是扣球隊員在距離二傳隊員約兩米左右的地方扣平快球。
4. 時間差。時間差是指扣球隊員通過假動作調動防守隊員起跳攔網,而使自己的扣球時間錯過對方的攔網時間,造成扣球和攔網的時間差。方法是:扣快球的隊員假裝作出扣球起跳的姿勢,如上步、深蹲、擺臂、挺身等,但是并不跳離地面,等對方攔網隊員受騙跳起下落時,扣球隊員再迅速起跳扣半快球。
運用時間差扣球時,真正的起跳時機十分關鍵。過早起跳可能會遭遇對方下落時的攔網;起跳過晚又會讓對方有二次起跳的機會。因此最佳起跳時間是對方起跳后向下落的瞬間,這樣當扣球人起跳到最高點時,攔網人剛剛落地而來不及二次起跳。
5. 空間差。空間差也是扣球人避開對方攔網所采用的一種扣球技術,其方法是扣球人起跳后,身體在空中移動位置,躲開對方攔網進行扣球。這種扣球要求運動員具有很好的彈跳能力和滯空能力。
6. 位置差。位置差與空間差的區別在于扣球人是通過腳步移動躲開對方攔網點進行扣球。方法是:扣球隊員佯作起跳姿勢,使對方攔網隊員誤認為扣球人準備打快球而起跳攔網,或上步進行起跳動作,這時扣球人再突然向側方跨跳l步,攔網人由于已經起跳或準備起跳而重心來不及移動,扣球人可以在無人攔網的空檔躍起扣球。
7. 前飛。前飛是中國著名運動員汪嘉偉發明的快攻技術,在重大國際比賽中成功率曾經達到70%,轟動了排壇,汪嘉偉也由此成名。打前飛時,扣球隊員佯扣短平快球,突然跳起沖近二傳手,扣近體半高球。這種扣球要求運動員具有很好的彈跳能力和滯空能力,汪嘉偉在打前飛時,可以在空中移動2米,被稱為“飛人”。
8. 背飛。背飛和前飛一樣,也是汪嘉偉的成名之作。打背飛時,扣球手佯扣近體前后快球,突然沖跳至二傳手背后打小弧度球。
背飛在當前的國內外比賽中應用非常廣泛,運動員常常采用單腳跑動起跳打背飛,這樣跑動速度快、移動距離遠,從二傳手身前一個單腳跨步就可以移動到二傳的身后,突然性強,往往讓對方防不勝防。中國女排的劉亞楠、張萍的背飛都具有相當的威力。
9. 拉3、拉4。由短平快球發展而成,是將擊球點從3號位或4號位隊員的右側錯位拉到左側進行扣球。
10. 夾塞。扣短平快球的隊員作佯攻掩護,另一名隊員從扣球隊員和二傳手中間直插切進跳起扣半高球。
11.重疊。重疊也叫梯次,是兩名扣球隊員在一個扣球點上,一前一后先后起跳扣快球或半高球,形成2打1,給對方攔網造成困難。
12. 雙快一游動。前排兩個隊員同時進行快球掩護,另一名隊員向2號位、3號位或4號位進行跑動扣球。在扣球點上造成以多打少(2打1)的局面,突破對方的攔網。
13. 交叉。交叉是指兩名前排隊員交叉跑動的行動。交叉進攻是快球掩護的戰術變化,常用的有“前交叉”、“后交叉”等掩護進攻戰術。
14. 后排快攻。一般的后排進攻是由后排隊員從限制線外起跳進行扣球,這種扣球也可以發展成快攻。其要點是后排隊員從限制線起跳后向前飛行,類似于前飛、背飛的空中移動,進而參與前排的重疊、夾塞等戰術,進行扣半高球。利用后排快攻可以組織起近網掩護的縱深戰術進攻,使前后排的進攻靈活交替運用。
隨著排球整體水平的提高,運動員的攔網能力越來越強,簡單的個人快攻技術很難突破攔網防守,多人的連續快攻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象夾塞、重疊、雙快一游動、前交叉、后交叉、后排快攻等多人配合的快攻技術在高水平的比賽中運用越來越多。因此,青少年運動員在學習個人快攻技術的同時,也要不斷練習和熟練各種快攻配合技術,教練員和教師要有計劃地安排這樣的訓練,這對于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戰術意識和技術能力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