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張騰宇
在短跑訓練中,青少年短跑運動員起跑后加速跑的節奏不易控制,加速跑節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運動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最大的速度。
1. 訓練對象
石家莊市中山業余體校田徑隊5名男子短跑運動員,其年齡、身高、專項水平以及訓練年限均相似。
2. 訓練方法
訓練前對訓練對象進行30米起跑(6次)和100米聽槍跑(2次)測驗,分別記下30米起跑(6次)的成績和起跑后加速跑前10步的步長。百米測驗取最優一次成績,經統計學處理,分別求出平均數和標準差(不包括前10步步長)。
確定起跑后加速跑節奏:根據各人起跑測驗的最好一次成績的步長變化情況,參照世界優秀運動員起跑后的步長變化規律和田徑教材及大綱上關于加速跑步長變化的規律,以此作為練習的依據。
根據以上確定的練習依據為模式,在實際訓練中采用。首先由教練員根據各人步長增長情況在跑道上劃上標志線共10條,先要求運動員按標志線所標距離進行起跑后的加速跑練習,直至自然踏準標志線,以此提高運動員起跑后的本體及空間感覺。第二,通過有節奏的聲音,對運動員的大腦進行刺激,根據生物適應規律,多次長時間的重復刺激將產生生物的適應性結構,從而成為鞏固的自穩定狀態——動力定型,這也是我們訓練中追求的東西。方法是由教練員按運動員加速節奏的頻率擊掌錄音,讓運動員按其節奏的聲音反復體會,練習最后形成固定的加速節奏。第三,固定的節奏形成以后,再注重發展運動員的專項素質,這是不斷完善加速節奏的保證。
專項訓練課共50次(訓練對象參加省市田徑比賽各一次);起跑及加速跑技術課30次;30米聽槍跑練習課10次;專項身體訓練課40次;靈敏協調性練習30次。
訓練后進行30米聽槍跑測驗6次,100米測驗2次。記錄每次30米跑成績和起跑后加速跑前10步的步長。100米取最優一次成績,經統計學處理,分別求出平均數、標準差,然后進行分析、比較。
3.結果與分析
由表中可以看出,對運動員起跑后加速跑的節奏進行控制性訓練,其效果明顯易見。這表明運動員控制起跑后加速跑節奏及短時間內發揮最大速度的穩定性提高了。

在訓練前,我們通過測試發現,運動員起跑后的加速跑步長是沒有規律的,因此就沒有加速的節奏。從表3可以看出,經過對運動員起跑后加速跑節奏的控制及訓練,運動員的加速跑節奏有了明顯的變化,步長增長也有了明顯地規律。因此,這幾名運動員的專項成績有了較大幅度地提高。

從以上的實驗結果看,訓練前后的差距是顯著的,證實了起跑后加速跑節奏的控制及訓練與百米成績穩定提高的關系;也證實了用最佳加速跑節奏控制訓練,對于提高青少年運動員加速的穩定性具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