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如何扶持奶業發展
發展奶業一體化經營。建立合作組織,保護奶農利益
在農牧業生產、加工、運銷產業鏈中,奶業的一體化程度是最高的。這是由于牛奶鮮活易腐,擠奶一日數次,需要及時冷卻、收集、儲運,以保證鮮奶的質量。同時,產業鏈的整合與協調,減少或消除了產加銷各方利益沖突,可以提高整個奶業的效率和效益,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采用合作經營方式,組織廣大農戶進行奶業生產,是當前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奶業生產形式:在西歐,奶農在自愿的基礎上組成各種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實行統一經營、統一核算、利潤分成。參加各種奶農聯合會,還可獲得財政信貸、畜牧配種、飼養管理、物資供應等各方面的優質服務和產品質量、市場行情等信息。
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對奶農的培訓
國外的經驗表明,建立和健全從配種、飼料、防疫治病到收奶等一整套技術上、生產資料供應上和產品流通領域上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僅為專業奶農所歡迎,同時也是穩定發展農戶分散飼養奶畜的必要條件。在法國、荷蘭、丹麥等國,一戶奶農可以同時參加信用、飼料、機械等多個合作社,來解決奶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奶業發達國家普遍注重人力資本的投入。比利時在發展生態牧業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對牧民的教育培訓。培訓的費用主要通過政府撥款、歐盟資助和科研機構自籌等三種渠道解決,參加培訓的農牧民只需繳納少量費用。
進行市場調控,穩定奶業市場
在治理奶業過度競爭方面,日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日本主要是政府通過法律、價格等手段治理奶業過度競爭。包括:一是建立完備的法律法規,這是治理奶業過度競爭的根本;二是對奶產品實行“價格穩定方案”,以確保奶業的穩定發展,防止其大起大落、惡性競爭;三是政府采用限額辦法來減少定額補貼方面的花費,由生產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額方案,超量受罰,于是奶農都將超出量自行轉化成奶制品以避免受罰;四是政府采用市場調控辦法,奶品過剩時,政府撥出專款用以收購儲備或免費提供給中小學生作營養餐;五是鼓勵企業兼并重組,近幾年來,為提高企業間的競爭力,政府出資支持企業兼并重組中小企業,對兼并的奶牛場,政府通過農協無償投資50%,其余50%南銀行給予低息貸款。
開拓奶業消費市場
為了加快奶業發展,許多國家制定了以“學生奶”為代表的鼓勵政策,促進奶業消費,拓展奶業市場。例如,1954年日本出臺《學生午餐法》和《關于促進乳品業和養牛業的法令》,為推廣“學生奶”提供了法律依據,政府每年都撥出專門經費補貼學生奶項目。
(鎮遠)
現代化的美國蔬菜產業
在美國50個州中,有37個州從事商品蔬菜生產,但生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東南的亞熱帶地區和北方地區。蔬菜生產的高度專業化主要表現,在:蔬菜生產地區專業化,即各基地根據各自的氣候、土壤條件,專門生產少數幾種最適宜種植的蔬菜供應全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全國性蔬菜生產分工體系;蔬菜農場專業化,很多農場甚至只生產某種蔬菜的某一品種;蔬菜生產工藝專業化,即把蔬菜生產的整個農藝過程劃分為若干個不同職能的專門作業,交由不同的農場去完成。
美國的蔬菜生產,從整地播種到收獲以及采、處理,都實現了全盤機械化,部分作業還實現了自動化。美國廣泛采用一整套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設備,實現科學種菜。首先,普遍采用優質高產的蔬菜良種;其次,對全國所有生產基地都進行了土壤普查,普遍采用土壤分析和葉片營養診斷指導蔬菜糟、肥;最后,合理、安全使用農藥,注重水土保持,大力研究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節水耕作技術和農作制度,遙感、遙測、激光和電子等高新技術在蔬菜生產中日益得到廣泛應用。此外,蔬菜生產者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蔬菜農場主大都具有學士以上文憑,雇員亦多數是大學畢業。
蔬菜生產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手段先進。包括技術推廣、咨詢服務、生產作業服務、購銷服務、信息服務、信貸與保險服務、土壤測試服務等,基本上實現產前、產中、產后的多程多方位社會化服務。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損耗,美國非常重視蔬菜采后處理的各個環節。一般程序為:采收和田間包裝-預冷(有冰冷、水冷、氣冷等)-清選與殺菌-打蠟或薄膜包裝-分級包裝。所有蔬菜包裝材料上均印有蔬菜名稱、等級、凈重、農場主姓名、地址、電話等。以保證信譽。且蔬菜物流始終處于蔬菜采后生理需求的低溫狀態,形成一條“冷鏈”。由于采后處理及時、得當,美國蔬菜在加工運輸環節中的摜耗率僅為1%-2%。
(董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