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慎防傳染病
冬去春來,萬物孕育著勃勃生機。春天無疑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但是古語云“百草發芽。百病發作”。在享受著春天的美好時。人們更要注意身體保健。春季氣候冷熱多變。氣流極不穩定。是流感、流腦、麻疹、水痘等多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在此,編輯針對幾種春季常見傳染病提供一些預防、護理、治療之策。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幫助。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又稱流感,病毒潛伏期短,約1~2天。癥狀輕的,僅覺全身不適,持續1~2天。癥狀重的,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四肢腰背酸痛、頭痛,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嬰幼兒、年老體弱者易并發肺炎。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病人咳嗽、噴嚏等飛沫直接傳播,發病三天內傳染性最強,發病率在諸多傳染病中居首位。
防治措施要均衡飲食,多吃富含鋅和維生素c的食物,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定時開窗通風,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口、鼻;盡量少去公共場所等人流密集處,感冒高發期戴口罩,減少感染流感的機會。為防止家庭成員間交叉感染,應避免與病人面對面交談。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病人主要是15歲以下的兒童。發病初期類似感冒,表現為流涕、咳嗽、頭痛、發熱。病菌進入腦脊液后,頭痛加劇,嗜睡。頸項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癥狀。主要通過咳嗽、噴嚏等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如果治療不及時,病人很快就會發生抽搐、昏迷,短期內死亡。
防治措施腦膜炎雙球菌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流通的環境中不易生存,平時要做到“三曬一開”,即曬太陽、曬被褥、曬衣服,居室開窗通風,以起到滅菌效果。可以接種流腦疫苗,提高免疫能力。病人確診后要進行隔離,從發病起七天內不要與健康人接觸,護理與探視均要載口罩。保持口腔、皮膚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減少咽部細菌的繁殖,防止皮膚出血點和淤斑發生感染和壞死。
麻疹
麻疹俗稱風疹塊,麻疹病毒進入體內后經10~11天潛伏期,出現發熱、眼紅、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厭食及嘔吐等前驅癥狀,發熱2~3天后頰部下外側出現白斑點,發熱第四天開始出皮疹,約3天皮疹出齊,出疹時高熱,前驅癥狀更明顯。若無合并癥,皮疹出齊后逐漸消退,同時體溫降至正常,流淚、流鼻涕等癥狀消失。患病后一般可獲得持久免疫力。麻疹傳染性極強。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
防治措施麻疹流行期間,要做到病人不出門:飲食上以流食及半流食為主,多喝溫開水及熱湯;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室溫18℃~20℃。濕度60%~70%。空氣宜流通、新鮮。避免直接吹風,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擦洗皮膚。清潔口鼻;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減少感染和傳播的機會。當然,最佳預防措施是接種麻疹疫苗。
病人要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皮膚。在發熱出疹期間多喝水,給以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飲食,在恢復期除少吃油膩的食品外,不需忌口。在發疹期間,用溫開水將毛巾浸濕擦洗鼻子和眼睛,以保持清潔。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傳染,多發于2~6歲幼兒,偶爾出現于成人及嬰兒。感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才出現癥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然后出現米粒至豆子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水皰,大多散布于頭部、軀干及腋下。病后可獲得終身免疫。
防治措施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可用板藍根30~60克,水煎服,連續一周。對體弱兒,或慢性患者,或未患過水痘的孕婦,接觸病人后,可肌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施行被動免疫。水痘患者需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要給病人多喝水,并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預防受涼感冒,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搽一些止癢水,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藥物;已有感染可局部涂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切忌使用膚氫松、強的松、皮炎平、皮康王一類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