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穎 孫 穎
體育訓練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強調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作用,使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體育訓練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意義
在現在的體育訓練中,往往過分強調體育成績,而忽略了體育對人的思想品德的促進作用(造成了體育訓練中的一手硬一手軟),因此在體育訓練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有重要意義。
1、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從古至今都是禮儀之幫,但也有封建殘余,在影響著今天的青少年,在部分學生中,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蔓延滋長,面對如此狀況,必須切實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將不能很好地擔當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對其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據調查近100%的學生都參加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98%的學生都知道并關心重大的體育事件或新聞;96%的學生能說出三到四名體育明星的名字、項目,有的學生甚至連一些明星的個人愛好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體育訓練還能營造一個特殊的德育環境——“微縮的社會”,使學生的道德信念通過體育活動得到強化,并內化為學生具體的道德行為。因此在體育訓練課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具有廣泛的意義。
2、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對培養其健全的心理有促進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體育運動國際憲章》第二條“體育運動是全面教育體制內一種必要的終生教育因素中指出:體育運動作為教育與文化的一個基本方面,必須培養青少年作為與社會完成結合的成員而應具備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兒童在四、五歲時就有了競爭心理,競賽有助于激發青少年的榮譽感,而且運動項目之多,足以使每個不同身體的學生都可以選擇適合發揮個體優勢的活動,鼓勵青少年參加課余鍛煉和競賽將會使他們意識到,競賽者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存在,而是一個團體和社會的存在,他同社會的人、班級、學校以至整個民族和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
體育訓練不同于其它教育活動,它是伴隨有生理負荷的教育,而且它也不是結果的比較,而是學習全過程的比較,從學習一開始伴隨生理負荷就有一定的心理負荷,而且在體育訓練和競賽中,學生還要學會處理自己和教師、自己和隊友、自己和對手的關系,因此,在體育訓練和競賽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個性意志品質,對挫折的承受力、對困難的忍受力等,對培養其健全的心理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體育訓練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途徑
1、認真備課,選擇最佳的德育內容
體育訓練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貫徹訓練內容達到訓練效果的過程,教師、學生、訓練計劃三者協調配合,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因此,結合訓練內容,挖掘其本身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實現訓練的目的、任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德育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體育項目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同的體育項目,具有不同的德育內涵,而一個體育項目的訓練過程中可能包含德育的幾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教練認真備課,選擇德育的一個最主要的內容進行教育,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練習過程,進行相應的教育。教練還一定要充分考慮體育訓練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2、教練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作學生的榜樣
古人曰“其身正,不命而行,其身不正,有命不從”,充分說明了為人師表的重要意義。教練是體育訓練過程的領導者,體育訓練過程既是教練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觀察、發現、了解教練的過程。“上行下效”,如果教練本人具有良好的道德,那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教練要加強自身的修養,為人師表,要以良好的品德,精湛的教藝去教育啟迪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與信賴,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自覺的以教練為榜樣,主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3、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教育
體育訓練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是在相對寬闊的自然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進行身體練習為主的教與學、學與練的過程,即“講練結合,以練為主”,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的方法必須靈活、適當。例如:在課中可組織同學互相觀摩,使學生相互學習,對待那些完成動作有困難的同學,教師應給予關心,還應組織同學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思想品德。在練習中長跑一類枯燥又十分艱苦的項目時,在練習中,要積極鼓勵學生,練習后講評時,要表揚先進,更要表揚那些堅持到完成計劃的同學。
4、注意信息反饋,保證德育效果
在進行德育教育時,為確保德育效果,一定要對德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給學生發問卷,讓學生填寫,但一定注意問卷的樣本含量要足夠大、面要足夠廣;還可以采取開座談會或個別談話的方式,不管如何操作,都要掌握德育效果的真正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