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
從生理學角度來講,運動技術是通過運動實踐建立起來的運動條件反射。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迅速而正確地掌握技術動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機體潛力,加強學生對正確動作的掌握和防止錯誤動作的形成。
1、什么是正確的動作
在教學中要防止和糾正學生形成錯誤動作,就必須使學生對正確動作的概念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為短跑運動員跑得快,跳遠運動員跳得遠,他們的動作就是正確的動作。這種看法太籠統,有一定的片面性。按照現代科學的理解,正確動作應當是符合人體力學原理,主動肌和對抗肌配合協調,中樞神經系統對各器官的系統,尤其對參與完成正確動作的有關肌群的調節精確,能量供應方式合理,能源物質的消耗節省,從而使動作做得高度協調,連貫有節奏、完美。
2、學生為什么會形成錯誤動作
錯誤動作往往都是在學習某一新動作時出現,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緊張激烈的比賽中)也會出現。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2.1 大腦皮質的興奮性過高。如果在學習有關動作時,大腦皮質神經細胞的興奮性過高,興奮就會擴散到其它神經中樞,使與正確動作有關肌群產生收縮,肌肉之間的協調關系受到破壞,錯誤動作隨之產生。
2.2 神經系統的交互支配作用發揮不好。“交互抑制”是神經中樞之間相互誘導、協調動作的一種新現象,以跑步時一腿運動為例:當支配大腿前部肌肉的神經中樞興奮時,支配大腿后部肌肉的神經即被抑制,然后互換,這樣腿才能蹬擺交替,向前移動。學新動作時這種交互抑制的能力差,不能保障神經反射活動的協調性,因而往往出現錯誤動作。
2.3 分析綜合能力差。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與完成動作的質量有很大關系,在大腦皮質的各種條件性抑制尚未建立、鞏固時,對動作的精細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就比較差,肌肉的空間和時間感覺的靈敏度也較低,故易產生錯誤動作。
2.4 過度緊張。由于大腦皮質產生了強烈的興奮和抑制(如緊張比賽的刺激)引起興奮或抑制的擴散,也會出現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
2.5 身體疲勞。當身體疲勞時,各器官系統的工作能力暫時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也常常會出現錯誤動作。
3.怎樣防止和糾正錯誤動作
錯誤動作的動力定型一旦形成,不管是教學中還是訓練中糾正起來往往比學新動作還要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簡明講解。體育教學中正確運作語言,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端正學習態度,講解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有啟發性,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是掌握正確動作的前提條件。
3.2 正確示范。正確優美的示范是體育教師常用的直觀教法,能使學生直接感知某一動作和全部動作的內在聯系,示范的準確和熟練優美的動作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動作。
正確優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動的講解能通過學生各種感覺器官的相互作用,使其大腦皮質的相應中樞“接通”,進而指揮肌肉協調活動,掌握正確動作便順當得多。
3.3 強化正確動作。出現錯誤動作時,可重復練習正確動作,隨著正確動作練習時間的延長,次數的增多,“消退抑制”加強,錯誤動作即可糾正。
3.4 提高放松肌肉的能力。有些學生在練習完后不善放松肌肉,肌肉往往收縮時間長,放松不及時、不充分,這樣就會影響肌肉活動的協調性,出現錯誤動作。因此,提高放松肌肉的能力也是防止出現錯誤動作的一個手段。
3.5 啟發思維。在練習動作時大腦思維活動和肌肉活動是相合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練習,同時還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分辨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的能力,凡善于動腦筋的學生,不但正確動作學得快,而且錯誤動作也出現得少,改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