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澤誠
作為全體中學生中的成員,提高弱勢群體學生的健康水平,是學校體育義不容辭的任務。本文對寧波市中學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所研究的中學弱勢群體學生是指身患殘疾,在生活自理上有一定的影響或患有不宜參加劇烈性運動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各種肝病、肺病等疾病)的學生。
1、中學弱勢群體學生的人數
調查結果顯示:在63674名中學生中,弱勢群體學生有816人,占學生人數的1.27%,每校平均有17.74%名弱勢群體學生。在弱勢群體學生當中男生有447人占全體中學生人數的0.70%,占弱勢群體學生人數的54.78%,女生有369人,占全體中學生人數的0.58%,占弱勢群體學生45.22%,弱勢群體中男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女生。
2、弱勢群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
2.1 學校、體育教師對弱勢群體體育活動的關注情況
在被調查的46所學校當中,可以發現排第一的是具有相應措施的學校(86.96%),接著是具有相應規章制度的學校(54.35%),而為弱勢群體學生提供專門場地器材及為弱勢群體學生組織競賽活動的學校則沒有(0%)。
被調查的中學一是對弱勢群體學生的體育活動重視不夠。制定有專門的規章制度的學校只有25所,而這些規章制度主要涉及弱勢群體學生的體育考核,有關弱勢群體學生的平時體育活動情況涉及得極少,幾乎為零。而有具體實施的學校有40所,當學校對弱勢群體學生沒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時,有95%以上的體育教師都能自主對這些弱勢群體學生進行照顧;當教材內容適合弱勢群體鍛煉時,可讓他們隨班上課。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提出適宜的教學目標,同時發揮群體的力量,幫助弱勢群體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當教材內容不適合弱勢學生鍛煉時,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與教材內容相近的,便于教師照顧的活動內容,組織指導弱勢學生進行活動;當遇到達標、測驗課時,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降低考評標準或免執行,也可組織弱勢群體學生協助教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表明在目前相應的規章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是具有高尚師德的體育教師在自覺地關愛著這些弱勢群體學生,自主隨意地安排這些學生的體育活動內容,但在為弱勢群體學生專門組織的競賽活動為零,體育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二是體育場地器材缺乏,使得弱勢群體學生不能更好地參加體育活動。體育場地、設施、器材是實施體育教育的物質保證,也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前提,因而學校應適當投資、改善體育場地和器材條件,使弱勢群體學生能和正常的學生一樣有一個更安全、舒適的運動場所,從而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這樣才有利于克服消極的心境,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最終有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弱勢群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
弱勢群體學生的體育活動方式,主要集中在一些非劇烈性體育項目中。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跑(走)、太極拳、舞蹈等,而在這些當中乒乓球、羽毛球和健身跑(走)所占比例較大,幾乎所有被調查中學中的弱勢群體學生都有參加,因這這些活動都非常普遍,而且所用的場地器材又少,因而它們在任何學校都存在。反觀同樣極少占用場地器材且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如:太極拳、氣功、五禽戲等所占的比例就較少,其主要原因是一來學校缺乏專門的體育保健教師,二來是弱勢群體學生的體育活動項目沒有得到學校相應的重視,所以使得這些體育活動沒能在學校很好地開展。
被調查的弱勢群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形式,總的來說與正常學生在一起進行自主活動,他們大多數希望自已能和正常學生一樣,融入他們的活動中去,幾乎沒有一個弱勢群體學生是和自己的同伴參加體育活動的,除非他們是同時參加了同一項活動,而這種活動一般都是有組織的,通常以俱樂部或運動班的形式存在。
弱勢群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主要有三種:偶爾參加體育活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和不參加體育活動。在調查中發現,弱勢群體學生因為身體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他們偶爾參加體育活動的居多,占52.7%,也有些學生為了改進或彌補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增加體能,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占41.34%,但也有6.52%的弱勢群體學生不參加體育活動,這其中的大部分弱勢群體學生的心理要較生理上的問題嚴重,他們常常對集體活動隔絕畏縮不前,有的把自已封閉起來,關在小天地里與世隔絕。在勢群體學生當中占4.34%的學生的體育活動是被忽略的。
3、建議
3.1 建議全社會和學校進一步加強對中學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的關注,盡快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措施,保證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力。
3.2 針對中學弱勢群體學生中有6.73%的學生是由屠蘇疾病引起的現狀,建議通過培訓使得更多的體育教師能掌握我國的傳統體育健身項目,以利于能更有效地組織和指導弱勢群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使“健康第一”的學校教育指導思想能夠貫徹到現代學校體育的實際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