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瑩
一、如何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
1、通過訓練,培養學生規范嚴謹、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體育課最常規的內容就是對列隊行訓練。對這些內容,學生一般都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感受到良好的坐、立、行姿勢美之所在。為了提高學生的認識,我經常組織學生觀看我軍歷次閱兵中方隊行進的錄像;帶領學生去附近的軍營參觀解放軍訓練的場面。引導學生體會“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這些行為習慣美的魅力,讓學生自覺產生嚴格要求自己的情緒體驗。這樣,再加上嚴格的訓練,學生不僅在形體上得到鍛煉,養成了規范嚴謹的行為習慣,而且還會將這種外在的東西內化為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2、通過體育訓練、競賽,培養學生頑強的拼搏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體能,給每個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長、短期訓練目標,讓每一位同學都既能體會到訓練中的艱辛,又能體會到獲得成功的喜悅,逐漸使學生養成在體育鍛煉中自覺磨練自己意志的好習慣。此外,我還經常給同學們講世界級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的故事,激發他們向這些優秀運動員學習的熱情。
3、培養學生的團結友愛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
體育總是和激情聯系在一起的,比如,競賽場上熱烈的氣氛極易調動每一個參與者的情感。因此,每次體育競賽,我都要組織好啦啦隊,而且還為啦啦隊設計好呼喊的口號,手勢,通過運動員和啦啦隊員的相互呼應,營造熱烈的氣氛,使每一個參與者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和團結友愛的珍貴。
很多同學對愛國主義情感比較模糊,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體驗過這種情感。在重大國際比賽中,我國運動員奪冠后,流露出的愛國情感都非常直觀感人,比如,女排隊員奪冠后,面對升起的五星紅旗流出喜悅的淚水,劉翔奪冠后,身披國旗繞場跑動的情景,這些都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最好的素材,若加上老師的引導,很容易感染同學們,深化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4、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教學結構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陳舊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要求教師改變原有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教學模式。例如:我在一年級《投擲》一課教學中,改變以往:開始部分(宣布課的要求)→準備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結束部分(放松)的四階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生理活動規律,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模式:引導→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提高活動能力→學習技術→發展身體素質(滿足活動愿望)→放松與恢復等六個階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讓學生在反復、單調的投擲練習中掌握動作的辦法,使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飛行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投擲動作,課堂上學生學得開心,玩得有趣,個個滿懷激情地大膽表現,身心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二、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1、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
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利用多種方式組織教師積極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參與實踐、研究和學習中逐步提高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同,進一步改善教育行為,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
2、落實學校場地器材的配套。
《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給予學校和教師以更大的選擇余地和自主的空間,大大降低了對特定場地和器材的依賴。
3、改變大班化的現象。
由于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人口流動等原因,目前,大部分小學大班化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為按照《課程標準》進行體育改革帶來了不小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