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河古鎮(zhèn),比麗江安靜。
午后的時光,原本便與悠閑相關(guān),此時正好是8月,連陽光都顯得很慵懶。
除了鎮(zhèn)口有點迎賓的熱鬧感覺外,此時的束河,游人很少,風(fēng)很輕,河邊的矮柳是一副入定的姿態(tài),小溪里的水流仿佛也是無聲的,偶爾,你會聽到有清脆的鈴音穿破陽光而來,那是古鎮(zhèn)里運送游客的馬車。
在束河,越往深處行走,你越能觸摸到那份古遠(yuǎn)的氣息。
依山的那排房屋,多是酒吧客棧的休憩之所,房前,一條小溪流過,水很清,也很涼,常看到水中有一小筐一小筐的啤酒,水邊就是一條古老的石板路。我想,這條老街,也許就是能引人產(chǎn)生千古之悠思的茶馬古道了吧?
在一家小吧坐下來,喝著主人泡的普洱茶,此時的我卻沒有想發(fā)呆的感覺,而是把頭轉(zhuǎn)向窗外,看著外面悠然踱步的各色游人。茶后,起身沿著老街,順著指路牌,走進(jìn)了一個大曬場。
一根根碗口粗的木柱,排成幾行,頭部尖尖的,有直指青天的氣勢。木頭老得發(fā)黑,在藍(lán)天的映襯下,特別有古舊的味道。這木頭,在過去的時光里,是用來曬莊稼的,而今天,卻如雕塑一般矗立著,成了城里人聲聲驚嘆的藝術(shù)作品。
在我的感覺里,束河應(yīng)該是麗江最安靜的地方了。
走出來,站在曬場門邊,我被一種旋律吸引了。那是一種非常輕柔和純潔的旋律,在午后,聽得人如處世外。
聲音是從旁邊的一家小客棧傳出來的。我站的位置看得到客棧的樓上,有一個披發(fā)的女孩子正坐在陽臺上,面朝里,看不到她在做什么。
這時,客棧的老板出現(xiàn)在門前,見我專注地朝里望,便熱情相邀,于是,我走了進(jìn)去。一個不大的小院,進(jìn)門的院墻刷成白色,上面寫著美術(shù)作品似的納西族文字。院子中間,放著的竟是一葉小舟,削去了一邊船舷,鋪上毯子,放了幾只靠墊,這就是小客棧的沙發(fā)了!
小客棧的老板是個中年女子,她說她是寫字的,墻上的字就是她的手跡,幾年前她來到麗江,來到束河,跟人合伙開了這個小客棧。她指給我看她的合伙人,原來就是倚著二樓欄桿的那個年輕秀氣的女孩。
我問老板,可不可以坐在你的小船上拍照。老板說當(dāng)然可以。我對她說,我喜歡你們這兒,這兒好安靜,音樂也好聽。還加了一句——我不喜歡麗江,那兒太鬧了。
以悠閑的方式行走于古道,走走歇歇。回去時,原本因為怕多走路,想找個馬車坐的我竟然也不覺得累了,于是又悠然地原路返回。
選擇原路返回,是有緣由的。
剛進(jìn)束河時,就看中了幾塊納西特色的大桌布,買了一大袋子。拎個大布袋子,一路走一路發(fā)愁:這么沉,怎么就不知道回來后再買呢。嘴里嘀咕著,腳卻鬼使神差般邁進(jìn)了一家專營手工皮具的小店,老板娘一見到我就說:這么大一袋子拿著逛很累人的,要不你就放在我這兒,等回來時再拿走吧。
就這樣,把一大袋累贅扔在了那個賣皮具的小店里,輕裝前行,居然沒多想一下,沒憑
沒據(jù)的一會那個老板娘不認(rèn)賬怎么辦?兩個小時后,回到了那家小店,老板娘一見我,馬上笑著說:你回來啦!然后取出袋子還給我,還一定讓我看看有沒有少東西。我沒看,因為我知道,不會少。
此時才似乎有些明白,喜歡束河,不只因為它的安靜與古樸,還有這兒的暖暖的人情味兒。
時近傍晚,坐在“四方聽音”廣場邊的長椅上,翻開剛買來的東巴字典,享受輕風(fēng)習(xí)習(xí)吹過臉頰……
柔軟的束河,把我這個北方來的漢子裹進(jìn)了她那軟軟的女人般溫柔的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