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老王,現(xiàn)在別催我。下午我就把圖表給你,你放心!”實(shí)習(xí)生趙雯太大咧咧地對工程師王志光說。
王志光皺了皺眉,沒說什么。
一邊的劉泉看不慣了,說:“小趙啊!對老同志要尊重,年輕人要注意小節(jié)。”
“嗯?劉泉,我怎么不尊重老同志了?你倒說說看!”趙雯有點(diǎn)莫名其妙。
“老王是你叫的嗎?我還要叫王工呢!”劉泉只好把話點(diǎn)破。
趙雯還是不服氣:“名字不就是個代號嗎?你們小趙小趙地亂叫都沒關(guān)系,我叫了聲老王就犯天條了?你說是不是?王志光老師!”
王志光被一句“王志光老師”憋得無話可講。劉泉也只好搖頭苦笑。
[診斷]
每個稱呼語的背后都隱藏著豐富的信息量。
我們每個人都是多重社會角色的綜合體,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稱呼語會喚醒不同的角色意識,制造出不同的社交關(guān)系。比如本文作者,被人稱作“徐老師”時不免擺出師道尊嚴(yán)的模樣,“徐博士”的話就要正襟危坐了,“徐教授”那更是要字斟句酌、拿腔作調(diào)了;而聽到“徐默凡”立刻可以大松一口氣,到了“默凡”自然就本性流露,嬉皮笑臉也無妨了。
更進(jìn)一步說,只要你開口招呼別人,那么你的好惡情緒就會自然流露,無法回避。比如一位叫做“趙雯”的年輕女子,不要說“趙雯”、“趙小姐”、“姓趙的”這些稱呼語之間存在著巨大情感落差,即使同樣是親密愛人,不同的稱呼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情取向:“親愛的雯”顯示文藝腔的浪漫,“老婆”流露世俗的質(zhì)樸情懷,“老婆大人”透著做作的滑稽;而“雯雯”是愛憐,“雯”是私己,“小雯”是親呢,“我的雯”則暗示出占有的欲望……稱呼話的種種細(xì)微之處是耐人尋味的,
因而你開口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你和對方的定位、你的教養(yǎng)、你的交際水平都會在稱呼語的選擇中顯露無遺。一旦你用錯了稱呼語,那么這次交際已經(jīng)失敗了一大半。
[處方]
趙雯的稱呼語確實(shí)用錯了,試比較以下幾個稱呼的區(qū)別:
王志光老師——非常正式的稱呼,尊敬中帶著疏遠(yuǎn)之情。
王老師——適用于一切場合的泛尊稱,尊敬中帶著親熱之情。
王工——帶有職業(yè)特點(diǎn)的稱呼,不乏尊敬,但主要適用于平等的輩分。
老王——隨便而親昵的稱呼,適用于關(guān)系融洽的同輩。
這樣看來,趙雯對王志光比較恰當(dāng)?shù)姆Q呼應(yīng)該是“王老師”。
[補(bǔ)藥]
下面再介紹使用稱呼語的兩個訣竅:
1 從眾策略
從眾策略就是說大家在討論相同的對象時,跟著別人使用稱呼語,可以保持融洽的交際氛圍。
比如“閨蜜”們聚會聊天,比較各自丈夫的脾氣、愛好和收入時,使用的稱呼最好和別人一致。也就是說,別人叫“老公”,你也叫“老公”,別人稱“先生”,你也稱“先生”,這樣可以縮短大家的距離,顯得平等親熱。如果別人都叫“老公”,你一個人稱“先生”,會讓別人覺得你故作清高,自以為高人一等;如果別人都叫“先生”,你一個人說“老公”,就顯得你文化修養(yǎng)低,有點(diǎn)粗俗了。
2 試探策略
既然稱呼語是雙方關(guān)系的指示燈,那么我們就可以有意加以利用。比如你想判斷和交際者的關(guān)系,就可以使用一個隱含你們關(guān)系定位的稱呼語,如果對方聽到這個稱呼臉露不悅,那么說明這種定位對方并不認(rèn)可;如果對方欣然接受稱呼語,那么說明他也接受了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定位。
比如你對同事“趙雯”心儀已久,但又不知道她是怎么看你的,那么不妨假作無意地使用一個親熱的稱呼語“小雯”,如果她稍顯驚訝,但又欣然接受,那么就大膽進(jìn)攻吧!如果她臉露別扭的神色,甚至退避三舍,那么就沒戲啦,別瞎想啦,安心工作吧!
[典型病例]
“我們家陽陽最聽話了,下班就回家做飯。”——年輕女士在公開場合開口閉口就用“我們家某某”來稱呼丈夫,親熱是親熱了,但不免有在公開場合做秀的嫌疑。
“掃地的,你待會把這里打掃一下。”——“的”字結(jié)構(gòu)是可以用來指人的,“教書的”、“賣菜的”、“看門的”,甚至“站在門口的”都可以用來稱呼別人,但這樣做馬上會暴露你的傲慢和無禮。
“老公!”“老婆!”“親一個!”“呣-嘖!”——拜托,要肉麻回家去肉麻,別在公車上把手機(jī)親得都是口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