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復旦大學的錢文忠教授登陸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玄奘西游記》,迅速走紅。作為季羨林的關門弟子、全國少數幾位通曉梵文、巴利文的學者之一,錢文忠身上有太多的神秘和傳奇色彩,因而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錢文忠為人謙和,話語別具一格,近期在與記者的對話中,他似得道高僧,口吐蓮花,“偈語”聲聲,笑攬風云輕,睿語話冷門。
一、談專業:不添情由,實話趣說
北大東語系的梵文、巴利文班,建國以來只招過兩次學生,錢文忠是1984年那個班里碩果僅存,至今仍以梵文、巴利文為專業的學者。當記者問錢文忠當初為何選擇這樣的冷門專業時,他說——
很多人認為我這個專業太怪了,你這個人怎么會去學這個?然后他們就認為學這個的人應該是個老夫子,應該整天把左右腳的鞋穿錯,把衣服扣子扣錯,穿兩只不同顏色的襪子,所以看見我和其他人一樣,人家都覺得我反而很奇怪了。我覺得一件事情如果當初你沒有意識到它為什么,經過了二十三年以后,你再回過頭來去講當初你的理由,這個理由一定是編的,連我自己都不會信……現在過了20多年了,你問我當初有理由嗎?那就像有時候倒放電影,倒敘是很可怕的,這個東西你會加入很多當初并沒有的東西,就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少年英才,這個我毫無疑問不是的。
可以肯定,錢文忠所選擇的專業是冷門中的冷門,北大建國以來只招過兩次學生便是有力的證明。但是,錢文忠卻說得實在而有趣:首先,順應人們的慣常心理,用“老夫子”的一系列反常行為,勾畫出學這個專業的“光輝”形象,類似于一幅夸張的漫畫,令人捧腹;然后,他用倒放電影的比喻來表明他不是“少年英才”,實話實說、質樸有力,沒有添枝加葉、胡編亂造,令人感嘆和信服!
二、談學習:不蔓不枝,曲話直說
每個人都有好奇之心,尤其是面對一個會十幾種語言的人,而且其中還包括稀奇古怪的吐火羅語、和闐語,更是要刨根究底,想知道其中的學習秘訣。當記者問他是怎樣背的單詞?錢文忠這樣回答一一
就是死背,這個是沒辦法的。我想學語言,季先生說過一句很好的話,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學生,是不是能聽得進去。季先生講過,“學語言,要最聰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這沒有任何道理可以講的。
我覺得如果你真的喜歡它,你會覺得快樂。因為當你覺得這門語言它很神秘,在你面前像密碼一樣,突然你發現它有意思,而這個意思你懂了的時候是很快樂的,這是一種讀偵探小說的感覺,或者說像探險的感覺,這個感覺很奇妙,可能沒有辦法復述的。
聽眾都希望錢文忠能談談自己背單詞的奧妙,開一個“良方”,列出個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來。而他卻打破了聽眾的心理預期,一語中的,吐露了學習語言的“秘訣”——“就是死背,這個是沒辦法的”,然后,引用季羨林先生的話來增強說服力。但他也不是一味地潑冷水,而是把語言比作密碼,體現其神秘之處;把看偵探小說和探險的奇妙感覺,跟破解語言“密碼”的快樂進行類比,見解獨到,讓人耳目為之一新。錢文忠的回答,真可謂直接敘說,因爍著理性;巧妙引用,蘊含著智慧!
三、談佛學:不弄玄虛,深話淺說
塵封許久的《玄奘西游記》,博大精深的佛教,晦澀難懂的經書,高深莫測的梵文,常人眼里的神秘事物,甚至連小說、傳說里面部認為不可思議的東西,卻都成了錢文忠信手拈來的學問。記者問他如何看待佛學和玄奘,錢文忠是這樣說的一一
這個領域的確是有一定的神秘性,因為它考慮的不僅僅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問題,就是說佛教講的跳出三界外。你有的時候要比較超越地去看一個問題,比如說他們在平地看一個場景,跟爬到20樓去看,或者跟坐飛機往下看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講的不是《西游記》里的唐憎,我講的是唐僧的西游記。
我覺得一個真正偉大的人物,他的意義是不分古今的,他是超越時空的,他是永恒的,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有,但不會很多,而玄奘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象征著一種中國人原來曾經有過的,在某一個階段被淡忘的,而在今天特別必須強調的,為了追求真理,不惜一切,舍身求法的精神。這種精神當初魯迅先生是把它叫做中國入的脊梁,只有有了這種精神,我們這個民族,才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為了撣掉《玄奘西游記》的灰塵,打破佛學經書、梵文咒語的神秘感,錢文忠舉重若輕,深話淺說;對于佛教的神秘性,他巧妙地打了一個比方,看問題的層面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讓人豁然開朗,若有所悟;對于玄奘,“我講的不是《西游記》里的唐僧,我講的是唐僧的西游記”,表面上看,兩句話只是詞序的顛倒,卻有力地強調了小說與歷史的不同,廓清了藝術與真實的差異;最后,錢文忠把玄奘放在宏闊的時空背景下,引用魯迅的名言,飽含深情地歌頌了“玄奘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評價深刻到位。
成名后的錢文忠,在媒體面前卻很低調,他一再向記者強調:“別太關注我,我可沒辦法應對媒體!”對于自己的走紅與火爆,錢文忠有著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認識——
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較香,但是別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會被炒焦的。
這是一個絕妙的比喻。錢文忠知道,在當下,媒體的炒作對于一個人的成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如同瓜子一樣,只有炒了以后才香。但他更清楚,瓜子炒過了頭就會被炒焦,過火的新聞炒作,往往會使一些明星成為“流星”,曇花一現,隨風而逝。這句佳喻,既是對那些熱衷于媒體炒作的人的忠告,也彰顯了自己一直堅守的名利觀。
現在,“玄奘精神”“重走玄奘路”成為了時代的流行話語。面對數以萬計的“潛艇”,錢文忠這位“歷史學界時尚先生”,心明如鏡,從容淡定,“他用玄奘精神給予時代的使命感”,適時地為我們重提玄奘舍身求法的精神,并引導人們去持久地思索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