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一起看電影的時候,她直問我“阿斯蘭是誰?”我想了想說:“獅子。”又想了想補充道:“神。”
戰爭時人們都有口號,說為了什么。這是戰爭的目的也是在喊出口號的那瞬間,會讓人覺得一切都那么理所當然。所謂正義,就當如此吧,于是才有了英雄。很多看了電影的人都說可以和《指環王》的氣勢恢宏相媲美看看在人類面前,大自然的力量有多么偉大。
納尼亞是個有點類似伊甸園的世界,即使有了亞當之子來做國王,其實也還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有一個精神領袖,就是阿斯蘭。在一個飽受侵略和欺凌的土地上,凱斯賓王子召喚回了傳說中的國王們——帕文西兄妹。他們如同救世主一樣降臨到納尼亞,但面對敵人依然手足無措,損兵折將。
電影是有視覺效果的,而且沖擊力極強,中間也不時施以笑料,看下來心情還是很愉快的。其實主角不全然是當初的那四個孩子,片子其實是有很濃郁的宗教色彩的,阿斯蘭是這個童話里面耶穌的化身,第一部里面它以無罪之身為有罪的人代贖,受盡羞辱、死后復活,行刑的臺子因而碎成兩半,成為神圣的象征,這和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從而十字架由恥辱的標志轉變成為神圣的象征這一典故呼應。在第二部里面,這個喻道故事似乎更加豐富并且深入了。
不像第一部里面,神一直都在。也是在片尾,阿斯蘭才出現。基督徒與神的溝通,也是從信任開始。人們常常說“神啊,我需要你的幫助。”只有彼此信任,需要他的幫助,這時候神才會聆聽你的聲音。于是有人問,為什么自己看不到神。那個小姑娘回答,也許是你的心不夠誠。需要化解的卻是由自己的內心而定,過去的事情不必惋惜,只是她來了,神直在等待,然后拯救。
人們呼喊“為了阿斯蘭。”沖上去奮勇殺敵,以卵擊石。一千年的時間里面,子民被屠殺,他居高臨下的望著,只等待那信仰者的出現。只是他的子民開始懷疑,甚至不相信他的存在,也沒有向他尋求絲毫的幫助。彪悍的人馬將軍、驍勇善戰的老鼠劍客、還有會跳舞的樹精……他們幾度哀傷失落,但最終他們依然跟隨。堅持,是最需要的。
當平靜的湖水如巨人一般被阿斯蘭掀起,撲向那些兇狠的邪惡,阿斯蘭的子民們目瞪口呆,隨后歡呼雀躍。要一直相信的,信者,永生。只有挫折才能給予人成長、正如這童話教育人們知曉的真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同樣發生兩次。誘惑、邪惡、疑惑 最終只是為了引領。所經歷的,也已經值得我們滿足和珍藏。
簡樸的話語盤旋在森林上空,和緩的外國民謠輕輕吟唱,我只是記住了這樣一句歌詞“I'll come back,when youcall me,no need to say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