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于湖南省臺商投資區。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泰嘉不僅實現了雙金屬復合材料的國產化,成功替代進口產品,擁有國內金屬復合材料市場60%的份額,還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兩年時間申請了三項發明專利。預計到2008年底,泰嘉總投資1億元的高速鋸切用特種雙金屬復合鋼帶產業化項目將全部完成,屆時,泰嘉將建成亞洲最大的雙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

一家民營企業何以在幾年的時間內成長為行業領袖?采訪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方鴻和外籍技術顧問羅伯特·海頓(Robert Hayden)講述了公司的發展歷程,我們也從中體會到了領導者的魄力和“請進來”與“走出去”戰略的效用。
方鴻 領導者的眼界與魄力
“2004年,建廠之初,我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是簡單地再生產還是要在國際市場爭得一席之地?”泰嘉董事長兼總經理方鴻的第一句話就提出了自己的選擇。
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創業者在創業時都敢于提出,沒有對專業技術的把握和對國際市場的了解,根本形不成這個問題。而方鴻恰恰對專業技術和國際市場都有著充分的了解,這源于他多年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
方鴻1984年畢業于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畢業后的十年里,方鴻先后在湖南省農機研究所和湖南省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任工程師、進口部經理。可以說,在這十年里,方鴻既從事過農機、食品機械的開發,也掌握了國外帶鋸條行業的發展趨勢。
1994年,方鴻遠赴美國工作,任美國常興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從事對華國際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和機電產品的國際貿易。在美期間,方鴻協助國內多家企業完成了項目技術和設備的引進,他所在的公司還獲得德國泰斯集團(THEIS)美國公司、美國格里森公司(GLEASON)和法鋼聯旗下的英國彼得斯達普斯公司(PETER STUBS)等公司產品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
2000年初,方鴻毅然回國投資,成立湖南泰嘉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進口銷售合金鋼帶、雙金屬復合鋼帶、鋸帶生產設備及配件,國外原材料來料加工雙金屬復合鋼帶并銷售國內市場,同時銷售國內外雙金屬帶鋸條成品。公司復合鋼帶的國內生產和銷售大力地帶動了帶鋸條行業的制造,國產帶鋸條產量自2005年開始逐年大幅提升。同時公司還把國內帶鋸條用復合鋼帶出口到歐美國家及非洲等地。
“隨著進出口業務的進展,我們發現國外的產品有時并不完全適用國內市場,國內一些客戶覺得國外產品并不好用,我們就萌發了自己研發原材料、自己研究生產產品的想法。”2003年10月,湖南泰嘉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方鴻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通過幾年的國際貿易業務,公司在國內擁有廣闊的雙金屬復合材市場,也對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了然于胸,在此基礎上,方鴻帶領公司走上了雙金屬復合材的國產化之路。
“請進來”與“走出去”
“早期國內的企業是買得起鋸床,用不起鋸條,因為技術落后,國產鋸條使用壽命很短。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提高鋸條的使用壽命,節約企業的成本。”從一開始,方鴻就把產品的質量放在首位。
鋸條的使用壽命首先取決于原材料,于是公司于2005年實施了“高速鋸切用特種雙金屬復合鋼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公司也一躍成為國內同行業領軍企業。這其中外國專家的作用不可忽視。
在項目前期研發階段與第一期的產業化階段,泰嘉先后聘請了7位外國專家。這幾位專家都具有多年的金屬材料精加工及熱處理經驗,在材料精軋、電子束焊等技術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并熟知國際材料市場發展狀況,有豐富的技術管理與國際市場營銷經驗。幾位專家先后來湘30余次,對項目的開展進行指導。
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不僅要“請進來”,還得“走出去”。幾年間,公司多次派遣技術骨干赴海外接受先進技術培訓。公司創辦之初,即將公司骨干技術人員全部派往美國接受培訓。2006年6月、2008年4月,方鴻親自帶隊,分別到泰斯集團在德國Hagen的總部和美國布里斯托爾泰斯精密鋼有限公司作為期二十多天的培訓,通過對設備、技術、質量和現場管理的學習,不僅掌握了技術,也了解了行業狀況、交流了技術、增長了見識。為公司項目技術升級作準備,泰嘉又計劃于2008年12月派遣第四批技術員赴瑞典學習雙金屬帶鋸條淬火工藝。
三年間,泰嘉已將高速鋸切用特種雙金屬復合鋼帶制造技術成功轉化為生產力,此產業化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2005年國家高技術產業化新材料專項示范工程”。2007年12月,該項目產品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羅伯特之細節決定成敗
2007年8月,泰嘉成功收購中聯重科湖機分公司(原湖南機床廠),這是其項目產品鏈延伸的重大舉措之一。泰嘉不僅要繼續完成“高速鋸切用特種雙金屬復合鋼帶產業化”項目的建設,還將大力投資“高速鋸切雙金屬帶鋸條產業化”與“高速高效數控帶鋸床產業化”兩個項目。在成功收購中聯重科湖機分公司后,泰嘉還通過股改引進了新的戰略投資者,改制成為股份制企業——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鴻說:“在美國的學習與工作經歷為日后回國創業積累了大量技術、管理與商務資源。”公司技術總顧問羅伯特·海頓就是方鴻的朋友引薦過來的,這位雙方共同的朋友成了兩人的“紅娘”。

羅伯特具備豐富的行業內經驗。1979-2007年,羅伯特在國際著名鋸條制造企業山特維克及施耐寶集團分別擔任技術研發經理、技術顧問、高級研發工程師等職位。羅伯特在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三個地區擁有關于雙金屬帶鋸條領域的十多項專利,現在的國際頂級鋸帶條產品中最優質的鋸條——兩種形式的硬質合金鋸條都以他的發明專利為藍本發展而來。而且,羅伯特發明的分齒形鋸條在市場上最為成功,深得歐美以及日本等國鋸條用戶的喜愛。
目前,羅伯特主要幫助推動項目產業鏈下游鋸切產品的工藝改進與淬火設備的改進工作。
采訪中,羅伯特說:“很小的想法、意見都很重要。”我們并不完全理解這位外國專家的意思,還是方鴻為我們解釋了一番,“他的意思就是細節之處決定成敗,技術原理大家都懂,我們的差距就在細節之處不夠精確。比如我們有一個分齒工序,大家都知道如何分齒,但對如何準確確定分齒點、分齒高度、分齒量以及其對鋸條質量的影響卻不十分了解。”
羅伯特對中國市場也相當了解,“中國已經開始了商業飛機(大飛機項目)的研發,制造飛機的鈦合金就必須用特制的鋸切工具。”這位才來中國工作僅一年的專家對中國的鋸切工具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在董事長方鴻的帶領下,泰嘉人將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堅持引進、吸收、消化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將泰嘉打造為國際領先的雙金屬復合材料及其鋸切產品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