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塔上,時鐘的指針永遠定格在2點28分的位置,那是一場浩劫降臨到人間的時刻。2008年5月12日,里氏8級的強烈地震肆虐了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瞬間大地變得滿目瘡痍,數萬群眾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也正是這場災難使得13億中國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眾志成城,抗震救災”、“汶川挺住,中國加油”成為震后每一個中國人的真實心聲。正是借著一顆一切為了抗震救災、急災區之所急的熱忱之心,6月11、12日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季允石率國家外國專家局辦公室、法規司、出國培訓管理司、服務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門的同志一行7人趕赴四川成都、都江堰、德陽、綿竹、漢旺等地慰問引智系統干部,看望在災區堅持工作的外國專家,將國家外國專家局同志們的愛心送到了災區。
支援物資:雪中送炭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地震發生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四川省引智系統全體同志和災區人民一道,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發揚不怕犧牲、不畏艱險和連續作戰的作風,始終堅持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同志們齊心協力做好外國專家的穩定工作,為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對外國專家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做出了最大努力。由于工作及時、措施有力,在四川的外國專家及其家人無一因災傷亡,十分令人欣慰。地震災情始終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國家外國專家局每一個同志的心,大家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直思考著還能為災區人民做些什么。6月初,國家外國專家局派出調研組到四川、重慶、甘肅和陜西等受災省市進行了調研,從反饋的情況來看,部分受災地區的引智部門因辦公設施設備的損毀,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工作的正常開展,考慮到災區引智系統恢復正常工作秩序的需要,此次季允石局長一行特帶來了價值50萬元的辦公用品,希望能為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工作崗位的同志們稍解燃眉之急。

“這些物資拿來就可以直接用,真是雪中送炭啊。”看著一箱箱碼放整齊的辦公用品,四川省人事廳副廳長魏阿慶在四川省人事(引智)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匯報會暨國家外國專家局資助物資贈送儀式上,對國家外國專家局的同志們表示了最真摯的謝意。隨后,魏阿慶副廳長對四川省引智系統抗震救災工作情況作了介紹,并提出了需請國家外專局幫助解決的5個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建議給予重災區基層人事(引智)部門更多的經費資助;對抗震救災引智項目給予特殊支持;批準在災后重建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的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對災區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恢復重建提供幫助;建議國家外專局動員全國引智系統,篩選并組織引智成果,特別是農業引智成果,幫助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工作。
對此,季允石局長表示:國家外國專家局一定堅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搞好需求供給對接,為災后恢復重建提供強有力的國外智力支持,并結合正在籌備的全國引智系統表彰先進工作,將對這次抗震救災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模范事跡進行宣傳報道,對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在全國引智系統廣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對于四川省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國家外國專家局也會抓緊研究,盡最大努力給予支持。
光亞學校:值得借鑒的經驗
“過去兩年,我一直把都江堰當做自己的家,這里的人待我很好,我愛他們,也更愛我的中國學生們,我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幫助重建都江堰。”一直在都江堰光亞學校堅守在教學崗位上的美籍教師沃克先生對前來看望的同志們說。
他的話樸實無華,但每個字都是他的心聲,同樣也是在這里工作的所有外教共同的心聲。地震發生后,光亞的外教們無一例外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并且在保證教學和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學生們開展清理廢墟、恢復環境的活動,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都江堰光亞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現有600多名學生, 31名外籍專家在這里任教,是四川省外教較為集中的學校,也是國家外國專家局長期支持的重點引智單位。在本次大地震中,光亞學校除圍墻部分損毀嚴重外,校舍主體完好,全校師生無一傷亡。這一切得益于校舍建筑特殊的設計,也離不開校方對學生們在應急方面常年不斷的教育。卿光亞校長介紹說,學校建筑物方面,最初是受到了金字塔的啟發,將校舍建成了結構堅固的三角形,并采用全鋼梁架和輕型覆蓋材料,因此在大地震中沒有受損。學生應急訓練方面,學校除每天一次的全體集合外,還每月定期進行全校的緊急集合演練,以訓練學生們的反應速度;同時,學校還將應對緊急情況的方法制成中英文對照的條款張貼在每一個教室里,并通過教學將教師、特別是外教所帶來的應急觀念反復灌輸給學生,從小培養學生們的應急意識。這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在這次大災中有效地保障了學校財產和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
在考察完校園并聽取情況匯報之后,季允石局長不無欣慰地表示,光亞學校在這次大災中所做的工作值得肯定,他們的教學方式和理念、特別是對學生安全意識進行積極培養的做法應該予以推廣,同時學校在運用國外專家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方面的探索也值得全社會學習和借鑒。
東汽:從廢墟上崛起
廢墟前,由白色的百合和黃色的菊花組成的花束,傾訴著對逝者的哀思;花束背后的廢墟中,東方汽輪機廠偌大的廠徽仍舊靜靜地懸掛在殘垣上;未垮塌但只剩一半的辦公室里,門半開著,桌椅、復印機還在原來的位置……這里是東方汽輪機廠漢旺基地的葉片分廠,災難使得十余條鮮活的生命永遠長眠在這片廢墟之下。而這僅是東汽巨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中的一部分,“5·12”大地震造成了東汽主機一分廠、主機四分廠、焊接分廠、葉片分廠、船機分廠、金工分廠、鑄造公司、裝備公司、工模具公司、東汽技校等漢旺生產基地和絕大部分生活區的建筑物嚴重毀壞,部分廠房和職工住宿樓垮塌。共有包括東汽職工、家屬、離退休人員、勞務工、師生在內的500余人死亡,1300余人受傷,廠區和家屬區倒塌約25萬平方米,造成危房約30萬平方米。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損失也打不垮東汽人,在中央領導的直接關懷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幫助下,東汽人發揚出不屈不撓的精神連續奮戰,5月19日搶救傷員和遇難者的工作初步告一段落;5月20日清除危險源和安置受災職工以及更重要的恢復生產及災后重建工作全面展開; 5月24日東汽在德陽基地隆重召開“抗震救災,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誓師動員大會,德陽基地恢復生產;6月6日重災區漢旺的一個車間恢復生產,還有一個車間將在加固以后恢復生產;2008年年底生產能力將恢復到80%,2009年年初,在大件加工方面生產能力將恢復到震前的水平……東汽人在悲痛中站了起來,在廢墟上開始了重建。
東方汽輪機廠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的骨干企業之一,也是國家外國專家局長期聯系支持的重點引智單位,很多外國專家常年工作在這里。地震時共有9名外國專家在東汽,其中5名日本三菱重工專家在漢旺,2名法國專家和2名德國的設備維護專家在德陽。震后5名日本專家被及時送出漢旺,并在東汽的安排下與德、法兩國專家迅速轉移到成都,不久登上了回國的班機。鑒于在這次大震中東汽對專家穩妥而及時的保護工作,日本三菱重工的所長專門向東汽表示了感謝,并在6月12日派遣兩名日本專家返回漢旺;同時法國專家在回國后也積極表示,他們會在6月16日返回東汽,協助生產。
看到已經從廢墟上站立起來的東汽人正在用堅強的意志和自己的雙手努力地重建家園、恢復因災停頓的生產,國家外國專家局的同志們在為逝者悲傷的同時無不為東汽人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動。要知道在地震發生后,東汽的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無時不在牽動著社會各方的心,此次季允石局長一行的目的,一是為考察在東汽工作的外國專家的安置情況,另一個就是要了解東汽在重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便立足于本職工作,為企業在將來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的智力資源和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季允石局長真誠地表示:“重建工作來日方長,東汽在引智方面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國家外專局會全力以赴予以支持,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為建設新的東汽做出貢獻。”
四川之行只有短短兩天,在那里的每時每刻都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強震造成的破壞歷歷在目、悲傷的氣氛時時縈繞在我們身邊,但寫在每一個災區同胞的臉上、閃爍在他們眼中的堅強讓人感到欣慰。相信在災后的重建中,不屈的四川人民必定會在全國人民和國際友人的大力支持下,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勞動加快重建美好家園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