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對外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同時對外籍人才需求的領域和信息搜索渠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互聯網正在成為外籍人才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
由于對外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國際人才交流行業呈現明顯的賣方市場趨勢,在大中城市,大多數學校甚至幼兒園都聘請有外籍教師。此外,對外籍人才的需求行業也不斷擴展,2005年外籍人才招聘會上,幾乎所有職位需求都是語言教師;2007年,已經有超過30%的需求為專業人才,包括市場開發、高級設計、工程師等。
隨著需求的增加,外籍人才的信息來源渠道多元化,包括專家組織、行業協會、個人推薦、國際合作、互聯網等。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內用人單位獲得普通外籍人才信息的主要渠道。2006年,國家外國專家局完成外籍人才測評體系,曾對全國6個省市近100家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超過一半的用人單位通過互聯網或曾經通過互聯網尋找外籍人才信息。
國外網站關注中國市場
外籍人才招聘已經成為人才市場的一塊“新興市場”,國際知名的人才網站也開始關注這塊日益膨脹的“蛋糕”。
全球最大的網上人才交流平臺Monster已在其所屬加拿大站上發布國際工作招聘信息,其中也包括來自香港、上海等地的職位。Monster在全世界3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自己獨立的運營網絡,幾乎覆蓋全球所有發達國家和經濟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大量的專業人員、充足的資金、海量的數據資源,在中國還收購了中華英才網(chinaHR)拓展在華業務。
加拿大第二大人才網站workopolis的職位來源也由過去的加拿大境內職位轉向全球職位,通過該網站可以查詢來自不同國家的對加拿大人才的需求,這里包括來自中國的大量職位需求。
總部位于洛杉磯的ESLCafe(www.eslcafe.com)是專門為各國尋找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教師提供信息服務的專業網站,由于中國對外籍教師需求量巨大,該網站還專門開辟了China Job Board,每天都有國內需求在該網站上發布。

國外機構擁有豐富的國際人才交流資源和經驗,并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這樣大的企業一旦正式進入國內的國際人才交流領域,可以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如海量的外籍人才資源庫、對外籍人才服務的經驗、無縫的服務流程、語言文化優勢等等。
中國網站有待崛起
國內各大型人才網站(如51job、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等)因為近幾年國內人才市場供需旺盛,所以無暇顧及其他領域。但隨著市場飽和,這些企業肯定會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國際人才市場肯定會是他們的選擇,而且這些企業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只需為這些客戶提供國際人才交流增值服務便可輕易進入這個市場。但對于國內人才網站來說,缺乏開展國際人才交流業務的人員隊伍和資源基礎,很難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
目前,國內專門從事國際人才交流的網站規模相對較小,而且大多以介紹外教為主。由于國際人才交流行業存在語言、文化差異和用人單位與外籍人才地理位置遙遠等特點,因此從事這個行業的網站不可能模仿普通人才網站,即僅將業務重點放在信息服務上,而是需要為供需雙方(用人單位與外籍人才)提供信息、招聘、中介、派遣、培訓、測評、行政許可代辦等服務,覆蓋國際人才交流的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此外,國際人才交流正處于成長期,國外機構還沒有大規模進入。Monster在2006年收購中華英才網后并沒有進入國際人才的行業,而是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現有業務,即網上國內人才交流。這也為國內人才網站進入外籍人才招聘市場保留了更多的機遇。
奮進,中國國際人才網!
中國國際人才網(www.chinajob.com)自1996年注冊至今,已運行10年。目前,每天訪問量超過3萬次,注冊外籍人才用戶1.4萬個。自2005年始,中國國際人才網定期在北京、上海舉辦外籍人才招聘會,截至目前已經舉辦過7屆。
2005年,中國國際人才網開始轉向以英文版為主、面向外籍人才的專業服務網站。網站還與中央政府門戶網站英文版、中國網英文版、人民網英文版合作,開辟working in China專欄,此外還與北京周報(Beijing Review)合作,定期刊登外籍人才招聘職位。
通過這些項目運行,中國國際人才網在國內用人單位和已在華的外籍人才中具備一定知名度,目前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者的地位。2005年至2007年,網站接受的網上服務用戶成幾何級數增加,需求職位從單一的外教,已經擴展到企業管理、工業設計、市場開發甚至開發區高管等。
身處這一典型的賣方市場,面臨國外對手的滲透和國內人才網站潛在競爭,中國國際人才網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吸引住更多的外籍人才和外國專家。為了打消外籍人才的陌生感,也增加招聘雙方之間的信任度,中國國際人才網采取了以下方式來提升網站的信用度:
通過加強與信用度高的英文門戶網站合作,建立Work in China頻道,提高中國國際人才網的可信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做到雙贏,即英文門戶網站增加信息來源,中國國際人才網提高知名度和信用度,頻道內容包括國內需求職位、中國就業發展機遇介紹、中國就業的政策法規和優惠政策、在華做出突出貢獻外籍人才介紹等等。這其實也是很通行的做法,如香港投資商才庫媒體Recruit旗下的1010job.com與網易合作搭建共同的招聘頻道;中華英才網與智聯招聘分別是新浪、搜狐兩大門戶網站招聘頻道的合作方。
采取“全球化思考,本地化運作”策略。由于中國國際人才網面向外籍人才,要有效地吸引外籍人才的關注的辦法就是適應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閱讀習慣等。中國國際人才網組織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才提出網站的頁面設計要求,除了由用人單位提供的招聘信息外,其他信息完全由外籍人才直接完成,這樣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和文化背景運行的網站對于目標閱讀者而言會感覺很親切,沒有陌生感;雖然英語已經作為互聯網主要語言,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客戶很懂英語,還是愿意接受那些采用母語的網站所提供的服務,目前中國國際人才網使用中英文兩個語種,今后隨著業務拓展將繼續開辟多語種版本。
完善外籍人才庫。外籍人才庫是中國國際人才網的核心內容,建設的關鍵是讓外籍人才了解網站,了解所提供的信息,這里需要分析外籍人才,一類為普通外籍人才,他們會主動通過互聯網查找與中國相關的信息,網站可以采用“坐等”的方式,外籍人才自己會主動注冊個人信息和求職意向;另一類為高水平外國專家,他們不可能主動將個人信息放在某個人才網站中供人調閱,這就需要我們主動將這些外國專家信息存入人才庫,同時將各類國際人才交流信息“送”到他們面前,不單純依靠“坐等”,這就需要開發外籍人才簡歷搜索與識別引擎,與人工識別相結合,直接通過互聯網獲取這些外籍人才的簡歷,同時建立網站的信息送達機制,與外國專家形成互動。
線上與線下配合開展業務。以往教訓表明國際人才交流行業單純依靠線上服務很難有大的發展,從1996年中國國際人才網正式投入到2005年期間,單純依靠互聯網來拓展業務,而國際人才交流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行業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無法進行類似國內人才市場的市場細分,我們也很難想象從未到過中國的外籍人才會僅憑網站所提供的職位信息就來到中國,而國內用人單位在對外籍人才背景不了解的情況下僅憑注冊簡歷就與其簽訂聘用合同。我們通過以下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
建立中國國際人才網線下合作網絡,利用現有的海外業務合作伙伴、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外機構開展直接面向外籍人才的服務,既提高外籍人才對網站的信任度,又達到網站落地和本地化的目的。
配合線上推廣,開展針對外籍人才的服務,包括外籍人才招聘會、外籍人才獵頭、外籍人才在華工作適應度測評、外籍教師崗前培訓、外教派遣等等,網站自2005年開始定期在國內舉辦外籍人才招聘會等活動刺激外籍人才對其的關注,截至目前,外籍人才招聘會參會外籍人才已由最初的幾十人增長到2007年的1400余人,舉辦地點在外籍人才相對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
結合線下媒體進行業務推廣,中國國際人才網先后在北京周報(Beijing Review)、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中央電視臺英文頻道(CCTV9)進行宣傳推廣,與網上推廣形成互動,取得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