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

背景
(1)但斌所執掌的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因“復制巴菲特最成功”被評為十佳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但斌管理的“平安.東方港灣”2007年也即位列信托型產品三甲;
(2)但斌一直通過博客、著書、撰寫專欄文章和頻頻接受媒體專訪等多種途徑來宣傳其價值投資的理念,被譽為“中國巴菲特”。
記住理由
在所有信托私募基金近6個月的業績排名中但斌領銜的“平安.東方港灣”投資收益率為-37.47%,是信托型產品中墊底的一個。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他的“巴菲特主義”的質疑。
但斌之所以能成為私募明星,不僅僅是由于他極具感召力的口才與妙筆生花式的寫作才能,而是因為他掌控20多億基金,在過去五年中他掌管的私募基金獲得高達1800%的收益率。
有了這樣的業績單,他的價值投資的理念才有了市場,受到追捧,他本人也充分的享受諸如中國“復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人”、“中國私募基金四大天王”之首此類的榮耀。
然而,最近一份信托型私募基金2008年1-6月的凈估排名則讓這位“中國巴菲特”處境尷尬——
榜單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私募基金跑過大盤,半數以上的私募基金業績都優于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平均水平,“深國投、億龍中國工期”,“廈門國投、國軒1號”、“平安財富.淡水泉1期”的投資收益率分別高達20.74%、17.18%和10.59%,而但斌領銜的“平安.東方港灣”的投資收益率為-37.47%,是信托型產品中墊底的一個。
沒有人會因此而懷疑但斌的勤勉與人品,但墊底的業績出自這位私募明星之手還是讓人大跌眼鏡。但斌的“巴菲特主義”也由此備受質疑。就連十分看重但斌為人的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都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是價值投資者的中途折載,還是中國資本市場根本就不是備價值投資的土壤?

巴菲特主義被詮釋為烏龜式的投資策略
時代撥轉到2007年9月,但上證指數成功站上5000點時,老百姓的炒股熱情被徹底點燃了,人們忘我的低買高賣、追漲殺跌,不知疲倦地享受著勝利的樂趣。
然而,在紅紅綠綠的繽紛色彩中,卻有一個人不為所動。他手上操作數億資金,但一切股價的起伏,仿佛都與他無關。
這個人,就是私募基金深圳東方港灣投資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但斌。
相對于其他在中國的“巴菲特迷”,價值投資在但斌眼中,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哲學。因此,但斌堪稱本土的“巴菲特原教旨主義者”。而直到2008年3月前,他也一直享用“中國巴菲特”的榮譽稱號,被媒體捧為“復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中國人”。
所謂的“巴菲特主義”被但斌簡化為一句話:“買最好的企業,長時間堅持有”。而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更被詮釋為烏龜式投資策略。
在成立私募基金公司的兩年當中,他經歷了中國股市由“熊”到“牛”的巨大轉變。有的基金公司在這兩年的回報率是20倍,甚至30倍。但東方港灣的回報率僅為10倍。在購買自己的信托產品之前,他都會向客戶說明:我們拒絕炒作短線與市場熱點,我們不會承諾能讓您快速致富。
在但斌看來,那些回報率超高的基金無異于一群兔子,而自己則更像一只烏龜?!凹热皇潜荣悾敲粗挥信芡耆滩庞锌赡軙俪?。兔子雖然跑得快,但它的壽命沒有烏龜長,所以最后勝出的一定是烏龜?!彼运麖牟慌c其他公司比業績,總是默默地做著他認為正確的事情。
#8195;#8194;“為什么會是烏龜?第一,烏龜能耐得住寂寞,慢慢地爬,穩穩地前進,最終會走得更遠;第二,我們稱膽小鬼為“‘縮頭烏龜’,盡管是貶義詞,但烏龜有堅固外殼,每當聽到風吹草動,便迅速將頭縮進殼內,規避風險。烏龜的風險意識與本能是值得我們投資時學習的?!痹诨卮疬@個問題的時候,但斌很鄭重。
為了規避系統風險,但斌在選擇股票時,會投資幾家相互不太關聯的優秀企業。同時他深知,盡管可選擇的公司不少,但真正杰出的企業卻并不多。所以他采取了“相對的集中”策略:消費品、金融、地產等幾個行業中最優質的企業。“多做多錯,每年持有1只股票,和同時持有50只股票,明顯前者賺錢的概率大。”
尋得價格合理的卓越的企業,自然會買進,那么何時賣出呢?理論上講,好企業最好永遠持有它,但斌選擇賣出的時候只是在它被市場高估太多;或者企業進入衰退期;以及發現了更好的企業。
在東方港灣投資的整個過程中,但斌賣出股票的情況寥寥無幾。他認為,如果真的能夠發現非常偉大的企業,不斷帶來驚喜,為什么要賣掉它?賣掉之后想再買回來,很有可能意味著機會的喪失與成本的上升。
在投資中,一個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堅持?!罢业胶闷髽I,長期持有”,看上去很簡單,但人們總是想快一點賺錢,再快一點。對此,但斌打了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和尚去面壁,一直坐在那里,10年、20年,他就成了高僧,可是有多少和尚成了高僧呢?打坐是多簡單的一件事,但堅守下來又是那樣困難。
香港1977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中,早期有幾百家上千家房地產企業,后來只剩下一些大企業,現在香港大的地產企業兩三千億港元市值。房地產企業的長期趨勢是越來越集中,現在萬科是300億元左右市值,如果說10到15年后萬科還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5000億元的市值很正常,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將萬科的股票從現在一直持有到15年之后?
在過去60年中,美國的通貨膨脹是1000%,英國是4000%。通脹是必然的,它無聲無息地吞噬人們的財富。怎樣來抵抗通貨膨脹,通過什么方式保值增值、延續財富?要持有什么樣的資產度過漫長的歲月?我們要持有什么樣的資產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財富不受損失?對此,但斌有著自己簡單而深刻的理解。
實際上,在過去的100年當中,美國市場的平均回報率是10.4%,它其中5%是來自分紅,4.8%是來自盈利的增長,只有0.6%來自市贏率的變化,也就是股價的漲跌??上У氖?,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并不看重分紅和企業內生性增長,他們盯住的是0.6%股價的波動,長期來看,這是沒有價值的。因為短期的波動,很快就會被長期的曲線所抹平。
但斌看來,大起大落是投機,而持續盈利才能稱為投資:財富管理不是半年、一年、幾年,是一生的、甚至是穿越幾代人的一個目標。而要真正做到投資而非投機,最重要的就是,把財富交給時間來增值。
#8195;#8194;“我不是在與跑得比兔子還快的那些投資者賽跑,我是在孤獨地與時間賽跑?!钡笳f,有些投資者總是企圖把別人口袋的錢,贏到自己口袋里來,把股市看成是一個賭場;他們始終沒看到,股票本身就能帶來利潤,這是一個正和博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人生常常是在得不到時的痛苦與得到之后的厭倦之間徘徊,這樣的人其實總是有很多短期的目標,所以才會不斷重復痛苦與厭倦。在但斌眼中,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它可以讓人擺脫這種低級循環。
無獨有偶的是所謂“股神”林園也高舉價值投資的旗幟,也到處兜售他的烏龜式投資額路。無奈兩人眼下業績都不盡人意,人們質疑,這種烏龜式的投資策略是不是他們對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誤解。
“巴菲特”依然是應對尷尬的擋箭牌
但斌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研究證券、期貨、投資,后來從研究轉向投資實操,2003年轉戰香港頗有所獲,2004年在深圳成立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至今。其長期、豐富且獨特的投資領域經歷與文學方面的才情同樣成就了他從容面對投資者、媒體的話語體系的建立。因而即便爆出“收益門”這樣的尷尬事,年屆不惑的他并沒有像烏龜一樣縮頭縮腦,依然寫博客或接受媒體采訪,在堅守巴菲特主義這一點上還是一如既往的高調。
金海帆國際第一理財師俱樂部的專家顧問團指出,應對尷尬,“巴菲特”還成了但斌的擋箭牌。
因旗下基金出現虧損,有人問但斌是否該換操盤手,但斌說,巴菲特也是從小到大做起來的?!拔覀兪?007年2月28日成立的,最初是我們自己的錢在里面投資,最高的時候有200%多的回報,不過后來的投資者或許會有損失。但從長期看,這都不算什么?!?/p>
問:一位私募界的一個大鱷說,牛市里面賺錢不稀奇,他說有本事的是在熊市來臨之前全身而退。那我想問的是但斌先生您跟您率領的這樣一個基金,有沒有在本輪大調整之前全身而退?
但:沒有,沒有,我說老實話,就是我不是很贊同這種理念,當比如1972年到1974年的時候,伯克希爾,我們說巴菲特這個股票,伯克希爾它從90塊錢跌到40塊錢這個過程中,按照你剛才說的這位朋友的說法,他可以90塊錢把伯克希爾賣掉,等到他認為比如說1974年伯克希爾到了40塊美金的時候他可以再買回來,這是一種想法,但是另外一種角度,如果你知道巴菲特的股票從那個時刻開始漲到了一百,一千,一萬,現在是15萬美金的時候,你可能會有另外的做法,那我為什么要在90塊錢賣掉呢?我為什么不在90塊錢還堅持,80塊錢再堅持,70塊錢再堅持,40塊錢再堅持,我看的是它能夠到,比如說到1萬,到15萬這樣的情況。
問:1萬到15萬,要看到1萬到15萬需要什么樣的眼光?
但:那我想是這樣的,可能需要一個20年,30年的這個眼光,因為我覺得是這樣的,投資很多人說是比短期的眼光,但是我覺得投資比的是思考的極限。對于不同的投資哲學來說,我想他處理問題或者看問題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是一時的贏,還是希望一個長期的贏,(贏一時?贏一世?)我想這也是一個,怎么說呢?一個很嚴肅的投資問題,一般的老百姓是比較傾向于好象相信英雄式的人物,比方說這某一個人在很低點買進很高點賣出,然后又一次很低點買進,很高點賣出,但是我覺得這種長期來看,我沒有看到能夠長期這樣做到的人,真正長期勝出的,比方說我們能夠達到殿堂級這個投資家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像巴菲特這樣做長期投資的,因為比方說我們評價一個基金經理的業績需要五年的時間,短期評價,評價一個基金經理的歷史地位的話可能需要20年的時間,因為20年從他進這個行業到他退休,那我們說評價一個投資大師的業績一般要30年左右,那么我們說要評價一個殿堂級像巴菲特這樣的人,那就等于是他用一輩子。
問:那么您現在所掌管的資金大概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等量級?
但:大概就是二、三十億這樣一個規模吧。
問:那么在本輪大調整之中這個數字有減少多少?
但:我想可能有個30%左右吧。
問:有30%。
但:對,對,對。
問:那么怎么看待如果說您選擇的股票都是好企業并且長期持有,這些好企業這樣一個30%的下降幅度。
但:我覺得是這樣的,如果連30%或者50%的這樣的一個幅度得不能忍受的話,那么長期堅持就非常困難了。因為即便我剛才說了,即便像巴菲特那么好的企業那也有跌,他歷史上總共有四次跌過超過50%。
問:今天您掌握了這樣一個私募資金,完了你在您的業界的影響力,在我們談到了股價的一個波動,你覺得如果在這個時候你再去說這些話的時候自己會不會覺得精神上有負擔?
但:我說句老實話,實際上是有負擔的,包括很多人問股票,我傾向于不回答具體股票的情況,因為什么呢?就是可能你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或者一個選擇,那么當一個沒有太多思考能力的人,他選擇這個投資的時候,可能賺錢了,他不會,但他虧錢的時候他可能有很大的怨氣,實際上這種擔憂我是有的。
問:在今天的中國,堅持價值投資您覺得,或者說復制巴菲特的成功您覺得這個條件已經成熟了嗎?
但:我覺得是這樣的,我剛才說運氣,實際上一個投資家的運氣,他實際上是跟國家密切相關的,比如像巴菲特,剛才的時候我說,如果他不是從1957年開始的,是從1900年開始正好到他1957年,可能他就是并不太出色的一個投資家,因為他經歷的時代波動比較大。那么當他從1957年開始投資,這過去的50多年那是非常了不起一個美國的高速增長。
但斌還是坦誠相告自己最敬佩的在世投資家是巴菲特,不過,他開始強調:“巴菲特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p>
2007年7月26日,阿爾斯尼.塔爾科夫斯基《生活,生活》中的詩句“我不相信什么預感,也不怕什么惡兆。我并不躲避誹謗和毒害”出現在但斌的博客上,并被特意標紅。但斌勸導投資者和他一同“用長遠的目光關注未來”。
“長遠”到底有多遠?未來的但斌又到底帶給投資者怎樣的未來?在沒有現實的業績支持下,堅守的巴菲特主義者但斌又能讓多少投資者去堅持多久?所有這些現在還都只是問題,《時間的玫瑰》也給不出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