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先后參與《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和《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輯工作,歷時10多年。在這期間,我國史學界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在撥亂反正、還歷史本來面目方面取得很多成就?,F(xiàn)在把我參與上述編輯工作時,親歷、親聞的幾件事寫出來,求教于有關學者和讀者,也作為對改革開放30周年的紀念。
中美合作出版《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1979年,著名學者姜椿芳,從秦城監(jiān)獄出來不久,就向中央提出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建議。百科全書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大學”。近代西方國家早在200多年前就開始出版百科全書,但中國一直沒有出版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春潮涌動,姜椿芳的建議很快得到中央的重視。鄧小平?jīng)Q定首先翻譯出版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文版。消息一傳出,首先在理論界引起不少議論:美帝國主義一直是我們的敵人,他們的觀點我們能接受嗎?屬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條目怎么處理?中美雙方能達成一致嗎?種種議論通過胡喬木反映到小平那里,但小平不為所動,決心不變。根據(jù)他的指示,1979年11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的代表,就合作出版開始進行會談。鄧小平先后接見了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總裁斯旺森。他說:“全世界都知道《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學術領域內(nèi)具有權威性的地位。我們中國的科學工作者把你們的百科全書翻譯過來,從中得到教益,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這部百科全書的第一版1768年首創(chuàng)于蘇格蘭的愛丁堡,以后各版在倫敦及劍橋出版。20世紀初,該書版權轉(zhuǎn)讓給美國。1974年前已出版了14版。從1960年開始,該公司對原書體例進行革新,歷時15年,組織4000多名各國專家撰寫,1974年編成面目一新的第15版。1980年8月12日,我國與美方達成協(xié)議,規(guī)定美方向中方提供第15版的最新修訂稿;中方承擔翻譯(對原文只譯不改)、出版等任務,并負責撰寫純屬中國的條目;成立中美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負責編審工作并協(xié)商解決編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
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的中方主席是劉尊棋,他是1931年入黨的老黨員。1939年曾以中央社記者的身份,和《掃蕩報》、《新民報》記者一起在延安訪問過毛澤東。1949年后曾任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副局長、外文出版社總編輯。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后又多年遭受牢獄之苦,也是三中全會后才出獄的。兩位中方委員,一位曾是全國著名“右派”錢偉長,另一位是翻譯家周有光。
協(xié)議規(guī)定中方重新撰寫所謂純屬中國的條目,主要是指屬于社會科學方面,特別是與我們黨史、軍史有關的條目。這些條目多數(shù)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同志撰寫,屬于軍隊方面的,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和軍事科學院撰寫。當時我在總政的編研室工作,所以參與了這項工作。根據(jù)大家討論的意見,按照中美雙方都能接受的要求,作了一些具體的規(guī)定,如在毛澤東等領導人的條目中不使用“偉大”這個詞;按照不列顛百科全書人物條目的慣例,每個人都寫婚姻和子女狀況,《鄧小平》條目中寫了“和卓琳結婚后生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在這些具體問題上爭論并不大,難題是涉及對某些人物的評價。
糾正對項英的片面評價
根據(jù)雙方的協(xié)定,對于原書中已有的條目,只增不減,例如十大元帥,原書中收得不全,我們補齊了。《項英》是原有的條目,需要重新撰寫。軍事科學院的同志先寫了一個初稿。一共七八百字,光項英的錯誤就寫了300字。因為過去有規(guī)定,凡是有中央文件的,就按中央文件的口徑寫,起草的同志是根據(jù)1941年1月15日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項、袁錯誤的決定》寫的。這時(1982年1月),中央檔案館編的《皖南事變》資料匯編,剛剛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收集了皖南事變前后的文電共201篇,我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關鍵的電報讀了好幾遍。我感到:1941年1月15日中央關于項袁錯誤的決定,是沒有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倉促作出的。皖南事變發(fā)生于1941年1月6日夜晚,雙方激戰(zhàn)到14日,葉挺軍長下山談判時被扣。新四軍軍部與中央的電臺聯(lián)絡12日就中斷了,15日這天中央與皖南事變中所有的領導人都還沒有取得聯(lián)系,在這種情況下作出的決定,顯然過于匆忙。
這個決定把皖南事變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到項英身上,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雖然項英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缺乏警惕,在皖南事變中處置失當,對新四軍遭受的損失負有責任,但從一系列的電報看,毛澤東對當時形勢的估計也過于樂觀,缺乏警惕。1940年10月,新四軍在蘇北取得反擊韓德勤的黃橋戰(zhàn)役勝利后,馮玉祥在重慶通過周恩來提醒我們注意蔣介石的反共陰謀。1940年11月13日,毛澤東在致周恩來的電報中說:蔣介石“只有嚇人一法,對日本是嚇,對我們也是嚇,除了這個流氓手段外,他是一籌莫展的。……馮玉祥的估計是不正確的,所謂惹急了他會撕破臉皮亂打,這是被蔣之流氓嚇倒了的話。其實蔣是精于計算的人,他的流氓只用以嚇人并不用以決定政策?!蓖惶?,在致葉挺、項英的電報中也說:“蘇北動作不礙大局……顧(祝同)韓(德勤)會要叫幾聲的,你們敷衍一下就完了……以大勢判斷,蔣顧是不會為難你們的,現(xiàn)在開始分批移動,十二月底移完不算太遲。”1940年11月15日,毛澤東指示:“要求彼方保證華中各軍停止行動,以為我方撤退皖南部隊時彼方給我之交換條件?!?940年11月21日,中央給葉挺、項英的指示還說:“你們可以拖一個月至兩個月(要開拔費、要停止江北進攻)?!边@就是說,我新四軍北移是有條件的,你不停止江北進攻,不給開拔費就不走。但國民黨不肯答應這些條件,雙方僵持不下。如果拖一個月是12月21日,拖兩個月就是1941年1月21日了。1940年12月25日,就是在新四軍軍部北移前一周,毛澤東還在通報中說:“蔣介石內(nèi)外情況只能取攻勢防御,大吹小打,故復電以拖為宜,拖到一月底再說?!灰Y不投降,大舉進攻是不可能的,始終不過是大吹小打而已?!彪m然第二天(12月26日),毛澤東等接獲周恩來從重慶的來電,得知蔣介石的態(tài)度后,中央給新四軍軍部發(fā)了嚴令北移的電報,項英接電后作出不顧一切按中央指示立即北移的決定,但為時已晚。因此,把遲遲不北移的責任,完全推給項英是很不公正的。
關于項、袁錯誤的決定,給項、袁羅織了一大堆罪名,例如“喪失共產(chǎn)黨員的立場”,“對于國民黨的反共政策從來就沒有領導過斗爭,精神上早已作了國民黨的俘虜”,“對于中央的指示一貫的陽奉陰違,一切遷就國民黨,反對向北發(fā)展與向敵后發(fā)展,反對擴大新四軍,反對建立根據(jù)地,堅持其自己的機會主義路線”,“踏上了與張國燾相類似的覆轍”等等;把項英說得一無是處,把這兩位革命家的功績一筆抹煞了。
還有一個問題,關于項、袁錯誤的決定指出:“在全黨全軍的高級干部內(nèi)宣布中央決定,開展反項、袁的斗爭,但暫時不得向下級傳達,尤不得向黨外宣布?!弊詈笠粭l寫的是:“將項、袁錯誤提交黨的七次代表大會討論議處。”但是在黨的七大直至以后的歷次黨代表大會上,對項、袁錯誤都沒有進行議處。那么,當年那個決定還算不算數(shù)呢?
以上這幾個問題,起草《項英》條目的同志,也認為很值得研究。但是這些觀點當時無法得到多數(shù)同志贊同,更難得到某些權威的認可。因此,1982年春天在一次討論《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有關問題的會議上,我向主持會議的胡繩同志提出了這個問題。我記得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李琦,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廖蓋隆和姜椿芳、劉尊棋等20多位同志參加了這次會議。軍隊方面有軍事科學院的胡蘭芝、蔣鳳波和我三人參加。我原以為《項英》條目如何寫的問題不容易解決的,但出乎我預料,經(jīng)驗豐富的胡繩同志,只用幾句話就把這個難題解決了。他說:“我們編的不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嗎?那就簡明一點吧,后面這一段就不要寫了?!本褪前殃P于項英的錯誤完全刪去。我很樂意采納這一方案,與會其他同志也沒有反對的意見,這種改法就算通過了。
但是項英的問題并沒有解決。不久,我們接著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項英以前在黨內(nèi)、軍內(nèi)一直擔任很重要的職務。他在劉少奇之前擔任過全國總工會委員長;在朱德之前擔任過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在毛澤東之前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常委,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少不了《項英》的條目。這回不是“簡明”的了,到底應該怎樣寫項英呢?按當時的分工,總政治部干部部的編研室負責編寫《人民解放軍人物》條目,我是這個分支學科的副主編;南京軍區(qū)編研室負責編寫《新四軍軍史》條目,王輔一是《軍史》分支學科的副主編。他對新四軍的研究比我更深入,我與主編周之同商量,約請他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項英》這個條目。王輔一不但欣然同意,而且從此一頭扎進關于項英的研究中,后來他寫出了48萬字的《項英傳》,對項英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評價,受到新四軍許多老同志和廣大讀者的稱贊。
王輔一撰寫的《項英》條目,肯定了項英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做出的重大貢獻,同時指出了他在皖南事變中缺乏警惕,處置失當,對新四軍的損失負有責任。這個評價與當年的決定差別很大,為慎重起見,我們送請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審閱。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對條目的每一段都寫了肯定的批示,他在關于皖南事變的一段旁批注:“這個評價看來可以了?!彼春笥洲D(zhuǎn)給胡繩,請他再“仔細斟酌一下”,胡繩召集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同志研究后,認為“這一條總的說來是寫得恰當?shù)摹薄Ec此同時,楊尚昆、余秋里等也表示同意這個條目。但是,1987年胡耀邦辭去總書記后,有些人又出來說胡耀邦的批示是錯誤的。有個知名的作家,還寫了一本《皖南事變》小說,沿襲當年決定的調(diào)子,而且虛構了許多情節(jié),在項英身上潑了許多污水。這本小說在北京、上海兩地同時出版,廣為發(fā)行,引起新四軍許多老同志的憤怒。在輿論壓力下雖一度停售,但仍在上海獲獎。
1998年5月13日,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央黨史研究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項英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吳邦國、曾慶紅、張震等出席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講話,高度評價了項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所建立的歷史功績,稱頌“項英同志是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黨和紅軍早期的領導人之一,新四軍的創(chuàng)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抗日戰(zhàn)爭的名將之一”。遲浩田是代表組織講這番話的,到此應當說對項英有了一個實事求是的公正評價。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結束。此后拍攝的《新四軍》等電視劇,仍然按當年的片面決定,歪曲和貶低項英。我與王輔一向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反映意見,聽取意見的同志表態(tài)很好,但《新四軍》等電視劇依然絲毫未改,繼續(xù)上演;《皖南事變》小說也繼續(xù)重印。
為被錯殺的紅軍將領立傳
編輯《中國大百科全書》我軍人物條目,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確定收入人物的標準。經(jīng)過多方征求意見,反復討論,最后訂了一個標準,就是收入建軍初期武裝起義和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領導人,和各個歷史時期人民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即解放后授予上將以上軍銜及職務相當?shù)娜宋铩N覀冄埩藬?shù)十位專家學者,經(jīng)過多次討論,層層審查,最后選定了199人。
在我們黨和軍隊的歷史上,曾錯殺過許多高級將領。有些比較知名,也正式平反過;有些因為早就被錯殺,長期被埋沒,乃至還沒有正式的平反決定。但他們在建軍初期,都擔負過很重要的職務,做出過很重要的貢獻。我們根據(jù)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從199人中選定了25名被錯殺的高級將領。他們是(按犧牲年代先后排列):參加過南昌起義、黃麻起義的豫東南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人徐其虛(1906—1929);1926年入黨、參與發(fā)動寧岡暴動、最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袁文才(1889—1930);與袁文才一起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王佐(1888—1930);曾入黃埔軍校,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的皖西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人徐百川(1901—1931);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領導商南起義的豫東南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人周維炯(1908—1931);曾被譽為北伐戰(zhàn)爭中的“虎將”,與鄧小平等領導百色和龍州起義,率部千里轉(zhuǎn)戰(zhàn),到江西興國與紅一方面軍會合的紅七軍軍長李明瑞(1896—1931):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和上海三次武裝起義,1925年入黨的皖西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姜鏡堂(1902—1931);1921年入團、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一期畢業(yè),在北伐戰(zhàn)爭中任團長的紅軍第一軍軍長許繼慎(1901—1931);1926年入黨后曾領導黃麻起義的鄂豫邊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曹學楷(1898—1931);1921年入團、1926年入黨,曾在日本留學,領導過六霍起義的皖西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領導人舒?zhèn)髻t(1899—1931);1926年入黨,1927年率領農(nóng)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的鄂豫邊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徐朋人(1903—1932);1927年入黨,曾領導創(chuàng)建東固革命根據(jù)地,積極策應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的贛南紅軍和蘇區(qū)創(chuàng)建人,紅二十軍軍長、政治委員曾炳春(1901—1932);1926年入黨,參加過南昌起義,曾積極策應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的贛南紅軍和蘇區(qū)創(chuàng)建人李文林(1900—1932);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一期畢業(yè),在葉挺獨立團當過營長的紅三軍參謀長孫德清(1904—1932);1924年入團、1925年入黨,曾領導黃麻起義的鄂豫邊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戴克敏(1906—1932);1924年入黨的湘鄂西紅軍和蘇區(qū)領導人,紅三軍政治委員萬濤(1904—1932);1924年入黨,長期從事農(nóng)民運動,曾任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紅六軍政治委員的柳直荀(1898—1932);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入黨,1923年回國后在鄂北領導農(nóng)民運動和武裝斗爭的鄂北革命武裝和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程克繩(1893—1932);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畢業(yè),北伐戰(zhàn)爭中任師政治部主任,曾介紹彭德懷入黨的紅軍第六軍軍長段德昌(1904—1933);1926年入黨,曾任紅六軍軍長,紅四軍軍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的曠繼勛(1895—1933);1926年入黨,曾任紅二十八軍軍長、紅二十五軍副軍長的廖容坤(1903—1933);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湘鄂邊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王炳南(1892—1933);早年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任師長,領導著名的寧都起義后任紅五軍團總指揮的季振同(1901—1934);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從蘇聯(lián)學習歸國后曾任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四軍政治委員的曾中生(1900—1935);長期在鄂豫皖蘇區(qū)堅持斗爭,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領導紅二十八軍經(jīng)歷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1901—1939)。
這25位被錯殺的高級將領,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每人設了一個條目,雖然字數(shù)不多,但不少人是第一次在全國性、權威性的書中刊載他們的小傳。我們的編寫工作還沒有結束時,解放軍出版社就根據(jù)我們擬定的199人名單,約請各有關方面撰寫內(nèi)容更豐富、字數(shù)更長的《解放軍將領傳》,一共出了十幾本,共約四五百萬字。有些在原籍很少為人所知的人物,其遺屬從此得到了當?shù)卣膬?yōu)待、照顧,黨史、史志部門也為他們寫傳出書。
為了編寫這些人物條目,我們搜集、查閱了大量資料。這些歷史檔案,反映了極“左”思潮在我黨我軍歷史上造成的極為嚴重的后果。過去我們只知道張國燾在鄂豫皖,夏曦在湘鄂西肅反中殺了許多人,其實,在中央蘇區(qū)錯殺的人更多、時間更早。1930年開始的反AB團斗爭,在不到4萬人的紅一方面軍中,竟抓了4400多個AB團分子。
這場斗爭是當時總前委的主要領導人親自發(fā)動和領導的。由于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派到紅二十軍搞肅反的人,抓了二十軍的一批干部,二十軍的一部分人被迫發(fā)動了“富田事變”。當時,有兩個觀點不同的代表團,先后從江西到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這件事,要求中央表態(tài)。在上海的共產(chǎn)國際遠東局負責人雷利斯基認為“不寫路線和事實正確與否較為合適,因為不能根據(jù)表面消息做判斷”。而當時在上海的米夫,則持相反的意見。1931年1月項英到達中央蘇區(qū)后,經(jīng)過初步調(diào)查,于1月16日發(fā)出《蘇區(qū)中央局通告第二號》,在批評“富田事變”的同時,強調(diào)要糾正在反AB團中的缺點錯誤。2月19日,項英在第十一號通告中更明確地說:“不能得出一個唯心的結論,肯定說富田事變即是AB團取消派的暴動?!钡?,中共中央政治局在3月28日作出關于“富田事變”的決議,認定“富田事變”是“反革命的實質(zhì)”;“在澤東同志領導下的總前委堅決反對階級敵人的路線實質(zhì)上是正確的”?!斑@一決議除發(fā)給江西中央?yún)^(qū)外,并發(fā)給各蘇區(qū)”。在這個指示之后,中央蘇區(qū)的反AB團斗爭更加瘋狂地進行,紅二十軍的副排級以上干部全部繳械關押,大部被殺害;贛西南的地方干部百分之九十以上被殺害或被撤職監(jiān)禁。我們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只收了在反AB團中被錯殺的李文林、曾炳春兩個人,還有大批被殺害的高級干部沒有列進去。如贛西南特委書記王懷,后任二十軍軍長的蕭太明,曾任二十軍政委的陳冬日,二十軍政治部主任謝漢昌,江西省蘇維埃常委兼軍事部長金萬邦,少共贛西南特委書記、江西省行動委員會常委段良弼,贛西南特委秘書長李白芳等等。鄂豫皖和湘鄂西的肅反,就是在中央這個決議之后開展起來的。
過去我們常說,我們黨的肅反擴大化,是受蘇聯(lián)大規(guī)模肅反的影響。但是看過大量歷史檔案之后,我們發(fā)覺,蘇聯(lián)的大規(guī)模肅反是1934年以后才開始的,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都是在1934年以后才被錯殺的,蘇聯(lián)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等高級將領被錯殺,更晚幾年。而我們的反AB團,早在1930年就開始了。上述被錯殺的25位高級將領,有22人都是在1933年以前被錯殺的。而且我們搞的肅反,不是共產(chǎn)國際或蘇聯(lián)的指示,是我們自己提出來的。共產(chǎn)國際遠東局軍事負責人蓋利斯,在1930年12月3日的一封信中轉(zhuǎn)述了毛澤東1930年10月14日寫的一封信的內(nèi)容:“他在這封信中談到了江西黨組織的危機,秘密的反革命半恐怖主義組織‘AB團’成員不僅鉆進了基層組織,而且還鉆進了黨的領導機關,黨組織處在富農(nóng)、地主和豪紳的影響之下,依靠地方力量來改善黨組織是極其困難的,應該從上海派人去。”從共產(chǎn)國際檔案中還能看到:1930年6月江西省委舉行第二次全會時,“沒有講加強蘇區(qū),而是講占領大城市。毛反對這個路線。他就此寫信給全會,證實這個路線是錯誤的。他建議首先清除蘇區(qū)的一切反革命組織,并且建議吸收廣大農(nóng)民群眾參與這些事。他說,現(xiàn)在去大城市,會使現(xiàn)有的根據(jù)地變得不鞏固?!?/p>
有一次,蕭克同志向我們講述他親歷反AB團斗爭的情況。他指著桌上的一個茶杯說,如果這桌上有一個茶杯,你說成十個,可以說是擴大化;如果一個也沒有,是什么擴大化?他叮囑我們,要好好寫一寫那些被錯殺的同志,讓后人永遠不要忘記用這些同志的生命換取的歷史教訓。
編完《中國大百科全書》后,我們又繼續(xù)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我軍人物收入的范圍更寬了。我們擬定了一個名單,送給各有關領導同志征求意見。洪學智看到名單后,特地打電話要我到他的辦公室。他著重介紹了1923年入團、1924年入黨,從蘇聯(lián)學習回國后曾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的李特,和曾任川陜蘇區(qū)政府與軍委秘書長、紅五軍政委的黃超的情況。他們兩人都參加了西路軍的艱苦作戰(zhàn),到達了新疆,但不久即失蹤,若干年后人們才知道他們是被錯殺的。洪學智認為應當把這兩位烈士收入《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之中。后來,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正式發(fā)了平反文件,李特和黃超載入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之中。
客觀書寫歷史的進步與局限
由于“左”的思想影響,長期以來,在歷史著作中,對許多人物和事件的評述,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例如,對偉大的人物不能說缺點、錯誤,對有錯誤、有問題的人物不能說好話,幾乎成為慣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史學界的同志都力圖在這方面有所進步,總的看進步不少,但阻力也不小。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毛澤東》是特長條,全文7000多字。其中要不要寫他的錯誤,意見很不一致。當時“文革”結束不久,中央在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中也寫了毛澤東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多數(shù)同志認為應當寫到條目中。但是也有不少同志反對。最后經(jīng)過胡喬木親自動手修改,保留了75個字,即:“1966年,錯誤地發(fā)動‘文化大革命’,這場‘革命’又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所利用,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人民解放軍在這場浩劫中也受到嚴重損害?!苯又f明:“他對中國革命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敝氖衷E,過去一直說是毛澤東的創(chuàng)造。在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時,撰寫《朱德》條目的中央文獻研究室《朱德》組組長陳友群等同志,有根有椐地提出,朱德1925年在蘇聯(lián)學習時就提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的戰(zhàn)法,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總結出十六字訣?!睹珴蓶|》組也拿出老同志的回憶,說十六字訣是毛澤東總結出來的。經(jīng)過反復討論,最后在《毛澤東》條目中是這樣寫的:“在堅持井岡山斗爭中,同朱德等總結游擊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概括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zhàn)爭基本原則?!标P于《毛澤東》條目的概括評語,和《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一樣,也沒有用“偉大”的用語,這應該說是一個進步,盡管還是有限的一步。
對于犯過錯誤或有問題的人物,過去一般是不收的,甚至連名字都不準出現(xiàn)。我看過20世紀50年代編寫的一本戰(zhàn)史,因某人犯了錯誤,在序列表中連他的名字都空缺了。我們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時,撇棄了過去的一些不合理的框框,列入了《林彪》、《高崗》的條目。因為他們都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也為革命做過貢獻。但是對他們在歷史上的功績寫不寫,怎樣寫,有一些不同的意見。最早是陳云在1983年8月9日曾說過:“林彪作為四野的司令員,在當時正確的地方,我們也不必否定。”我們按照這種精神寫出《林彪》條目的初稿后,與其他一些重要條目一起,送給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見。
黃克誠看了《林彪》條目釋文后,叫秘書打電話,說要當面找我們談一談。1985年2月21日,我與周之同、姚夫同志一起到了玉泉山,黃老親切地接見了我們。他說:“你們寫人物志,要學習司馬遷,他在史記中寫了一大群歷史人物。你們現(xiàn)在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用歷史學者的態(tài)度,去評價歷史人物。不要用過去黨內(nèi)斗爭中開斗爭會的那種過火的語言,揪出一個人就把他的歷史功績一筆勾銷了。不能只看一面,要看兩面,要全面地觀察,做出全面的評價,寫出歷史的真面貌?!直胨懒耸畮啄炅耍瑢λ惨脷v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寫他的歷史?!跉v史上對黨和軍隊的發(fā)展、戰(zhàn)斗力的提高,起過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后來他對黨、國家和軍隊的嚴重破壞,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秉S老還逐段逐段地談了他的意見。
黃老的意見給我們很多啟發(fā),我們努力按他說的精神去寫歷史人物。但是,我們也深深感到,司馬遷不是那么好學的,真正做到全面的觀察,做出全面的評價絕非易事。首先要有敢于打破種種局限,敢于直面歷史的勇氣,還需要有允許全面觀察、全面評價的氛圍。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回顧走過的歷程,我以為距真正達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要求,依然任重而道遠。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史學領域撥亂反正取得的成果很多,就是在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解決的疑難問題也不少。例如為西路軍正名和關于“密電”的爭論,其過程更為曲折和復雜,由于篇幅所限,在此文中從略。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 蕭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