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華人新聞界享有盛譽的老報人陸鏗先生于今年6月21日晚病逝美國舊金山。他的遺體6月26日上午11時在當地火化,骨灰由其子女帶回國內安葬。依其遺囑,歸葬于昆明市金寶山的名人園,墓碑上鐫刻:“中國一記者陸鏗葬于此?!?/p>
陸鏗先生必定是中國新聞史上留下影響的人物。但雖然近年來也有一些報刊介紹其人其事,國內卻較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出身云南省保山縣的世家大族,年輕時即擔任緬甸《仰光日報》的特約記者,后來聽從蕭乾先生建議,抗戰中奔赴大后方重慶,就讀于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班,畢業后即開始了職業新聞記者生涯。他當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又與友人辦報紙。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他赴歐洲采訪,在柏林見到已經被盟軍關押至監獄的納粹元兇之一戈林,還受邀拜謁了天主教的教皇庇護十二世?;貒?,他曾經擔任《中央日報》采訪主任,又升任副總編輯,可說是當時國統區新聞界風云一時的當紅記者。陸鏗不畏強權,敢在權勢面前說真話,甚至有一句名言:“不坐牢就不是好記者?!彼麨檎{查國民黨政壇黑幕真相,想方設法在廬山偷看陳布雷的機密文件,惹得陳布雷大為惱火。他還在報刊上公開揭露宋子文、孔祥熙大量貪污外匯的事實,蔣介石大發雷霆召見他,喝令他交代此事的消息來源,而屠刀架在脖子上他也拒絕說出真情,并向蔣介石痛陳國民黨官僚腐敗貪污的種種劣跡,預言如不改弦更張,必定導致大崩潰局面。他的一番坦言,竟然使蔣介石動容,終于輕饒了他。不過,他的犀利筆端自然會觸痛某些權貴,就在國民黨在大陸政權覆滅前夕,這些人仍然對陸鏗必欲除之而后快,當他在廣州創辦《新聞天地》時,國民黨給他扣上“通敵”罪名,將他逮捕坐了幾個月的監獄。這也是陸鏗的初入囹圄,因幸得欣賞其才華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閻錫山營救出獄,暫時由廣州避往香港。他又從香港返回昆明,擬接出家眷到香港定居,恰遇昆明解放,因此滯留于大陸。新中國誕生后,陸鏗也曾經以“戰犯”身份兩度入獄,直至1975年人民政府實行大赦,他才被釋放回家。后來,胡耀邦在中南海接見他時,曾對他表示撫慰之意,說是讓他吃苦頭了,受委屈了。此時,陸鏗已經遷居香港,擔任《百姓》半月刊社長,美國紐約的《華語快報》發行人。
最近,我讀到了《作家文摘》轉載《鳳凰周刊》所發表賈葭先生的文章,專門提到了陸鏗采訪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事。那是在1985年5月10日下午,他們坦誠地交談了兩小時。采訪時,陸鏗曾經要求帶錄音機,礙于有關規定接待部門不同意,最后還是胡耀邦親自批準了。此次會談中,涉及了臺海關系、對毛澤東的評價、高層人事動態、新聞自由及對人權的看法等等在當時極端敏感的政治話題。陸鏗將這篇訪談《胡耀邦訪問記》全文發表在香港的《百姓》半月刊上。“由于陸鏗在發表時拒絕胡耀邦的刪改建議,導致胡耀邦關于中國政治的一些看法曝光,引發北京高層震動。”這篇訪談竟成為一個政治事件,是胡耀邦同志蒙冤受屈而辭職的重要起因之一,據說“陸鏗在回憶錄中對此深為悔恨”。我也曾經有幸拜讀過這篇訪談記,并且反復讀過幾遍,由此深為欽佩耀邦同志的遠見卓識及開明的政治風范。說實話,倘若未能設身處地感受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歷史氛圍,現代青年人一定極其訝異,黨的領袖講一講這些真話怎么會引起高層那么大的“政治震動”呢?他們不會明白,如今我們在報刊上司空見慣的那些名詞,譬如以人為本,人文主義,甚至包括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觀念,當時怎么都被某些人扣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帽子,被看成是異端邪說呢!撫今追昔,我們亦可從中感受到整個社會在艱難坎坷中改革開放的前進步伐。因此,我覺得完全有必要將當年這篇訪談記全文在國內公開刊布,其實這對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會是頗有助益的。
1994年10月,我隨團中央的一個訪問團去香港時,順便向帶隊人請一天假,特地與美籍華裔作家陳若曦會面。我們隨意交談時,也談及陸鏗先生的一些逸事。我久聞陸鏗先生大名,也很仰慕他的節義風骨。陳若曦說,陸鏗訪問胡耀邦前曾經與她通過一個電話,因為此前她也受過胡耀邦接見。他們對胡耀邦是很敬仰的,尤其是崇敬胡耀邦坦誠磊落的胸襟及人格風范,認為這樣的政治家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有品格的文人最重求真,但是求真也往往須付出代價。陸鏗即因為直言付出許多代價,國共兩黨曾經都不喜歡他。他因為1985年采訪胡耀邦惹禍,直至去年才被允許回內地探親。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有人謠傳,他曾經幫助過某大人物由香港潛逃美國定居:此事純屬臆測,《中國論壇》社長陳有為先生已經在《聯合早報》廓清事實了。陸鏗在上世紀80年代初撰文說,蔣經國身體欠佳,不適宜連任“總統”,遭致蔣經國震怒,因此臺灣當局曾將其列入不受歡迎人的名單,直至1990年才解禁。在“江南事件”中,陸鏗亦為作家江南慘死而大聲疾呼,仗義執言。他明白講真話會有各種麻煩纏身,甚至講真話也會像江南一樣遭遇不測,但他絕不放棄“講真話”的精神,因為講真話,揭真相,求真理,才是一個真正新聞記者的社會價值所在。他的棱棱風骨讓人敬佩。
(作者系北京作家)
(責任編輯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