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簡單服務型轉變到旅游產業型,惠州旅游業不斷創新,實現歷史性跨越
惠州旅游業跳出曼妙五步曲

尋著歷史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惠州旅游業是一步步從計劃經濟后期的“夾縫”中醞釀、發展起來的。如今,這一行業已經由傳統計劃經濟附屬政府型的單一“接待——療養”功能,向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綜合功能轉變,實現了由簡單型服務業向旅游產業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惠州旅游業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它經歷了哪些歷史階段?用惠州市旅游局局長崔爽的話說,那就是旅游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扶持下,在旅游部門的推動下,正一步步走向規范、走向成熟,跳出了曼妙的“五步曲”。
第一步:開篇序曲
崔爽認為,惠州旅游業發展的第一步可以概括為旅游業序曲。這一步是以1972年原轄于惠陽地區的惠州市恢復西湖管理委員會為標志的起步階段(1972~1981年)。當年,惠州組建了第一批旅行社:西湖旅行社和華僑旅行社。西湖的園林景點開始對市民和到惠出差、休假的人士開放。1974年,為適應僑務工作需要,開始組織海外華僑、港澳同胞來惠州觀光,并開辟了芳華洲和紅棉水榭兩個接待基地。
1979年,旅行社組織專題團隊來惠旅游的目的逐漸明確。1980年3月,第一個來惠州考察的外國旅游團——日本步道短歌會惠州考察團一行27人抵惠考察,拉開了外國人游惠州的序幕。之后,相繼有印度、加拿大、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等國的游客來惠旅游,標志著惠州的旅游業奏響了對外開放的序曲。
第二步:起步圓舞曲
“惠州旅游業發展的第二步我們可以將其稱為起步圓舞曲”。崔爽如是說。它是以l982年原惠陽地區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為標志的發展階段(1982~1993年)。隨著地區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正式掛牌,各縣旅游局也相繼成立。雖然當時的旅游局都實行企業運作,但都相應地擔負起了政府賦予的行政管理職能,發揮了行業管理的作用。
一批新的旅行社相繼建立。由當初的兩家旅行社發展到有惠州市旅游服務公司、惠州市中國旅行社、中國國際旅行社惠州分社、西湖中國旅行社、湯泉中國旅行社、東江旅行社、惠東旅游服務公司、惠東中國旅行社、博羅旅游公司、博羅中國旅行社、龍門南昆山旅游公司、惠陽旅游服務公司等13家旅行社。酒店也由原來的幾家酒店、招待所發展到初具規模的酒店、賓館群,其中,惠東華僑賓館、湯泉酒店成為惠州第一批三星級酒店。
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開發熱潮,使惠州聲名鵲起,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的不同類型的客人和商家紛至沓來。一時間,旅行社應接不暇,酒店、賓館天天爆滿,商務客、觀光客、人流信息流潮水般涌來,使惠州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惠州旅游業的雛型出現。
第三步:旋轉華爾茲
對于一個處于原地轉圈的半停止狀態的旅游業歷史階段,崔爽將其形象地比喻為惠州旅游業的華爾茲階段,就是第三步。這一步是以整頓金融秩序為標志的徘徊階段(1994~1997年)。她介紹說,從l994年起,惠州的旅游業開始進入這一階段。由于宏觀經濟調控,惠州房地產隨大氣候的變化而出現調整性下滑,旅行社業務量不足,酒店賓館開房率下跌至30%~40%,價格紛紛下調,旅游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也時有出現。到1997年,全市接待過夜旅游者84.7萬人次(含國際旅游者11人),比1994年只增長了4.6%,年均遞增只有4.9%;旅游部門經營收入4.24億元,比1994年也只增長了7.6%,年均遞增只有2.5%;旅游創匯只有2632.5萬美元。旅游業發展處于半停滯狀態。
第四步:發展進行曲
“從1998年到2000年,我市旅游業進入穩步發展的軌道,我們可以把這一步形象地比喻為惠州旅游業發展的進行曲。”崔爽表示。這一階段是以惠州市旅游局與市旅游總公司政企分設為標志的初級階段。
1998年6月中共惠州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在其后召開的市八屆人代會上,根據惠州旅游資源的狀況,明確了將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龍頭和擴大內需的重點來抓。
與此同時,在旅游業發展中,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1999年元旦就拉開了振興旅游業的序幕:組織了“惠州人游惠州”活動及聲勢浩大的元旦首發式。這一年,市委市政府將“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提上日程,拉開了“創四塊金牌”的序幕,旅游業被確定為惠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五步:創新交響曲
崔爽把“十五“以來到最近兩年的發展期稱為第五步,并將其比喻為創新“交響曲”。這一階段以我市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出臺《惠州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和提出旅游“3510”工程為標志,是我市旅游業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市旅游綜合實力得到很大提升,旅游市場開發、產業體系建設、區域旅游合作、旅游大環境建設等方面成效明顯,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階段,我市的旅游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1年1月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加快惠州旅游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4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兩屆惠州生態悠閑旅游節,三屆“美食嘉年華”活動,同時,惠州市旅游局還聯系各縣(區)開展了一系列旅游節慶活動,并連續參加了三屆廣東省國際旅游文化節,向世人展示了具有惠州魅力、惠州特色的“生態悠閑”旅游品牌。推動旅游項目投資多元化,帶動了惠州新一輪旅游投資熱潮,建成了一批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區(點),目前在建的投資超10億元的旅游項目有5家,投資超1億元達20家以上。2006~2007年,連續舉辦全市旅游飯店服務技能大賽和導游員技能大賽,極大地提高了全市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尤其是這兩年,針對市場和商家需求,采取“旅游搭臺、聯合唱戲”形式,探索出旅游發展新模式,主動與金融、地產、電信、媒體等聯合開展大型旅游推介和會展活動。借助社會力量每年用200萬元旅游宣傳經費達到了2000萬元以上資金投入的宣傳效果,先后邀請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多家省級電視臺和英國PLLOT電視臺、香港亞洲電視臺等到惠州拍攝旅游風光和專題片。同時,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編印出版《惠州之旅》、《人文惠州》書籍、《惠州旅游》和《發現惠州》期刊以及旅游地圖、旅游明信片、旅游網站和光碟等宣傳惠州旅游,廣泛開拓惠州旅游客源新市場,推動了我市旅游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據統計,從2001~2005年的五年間,我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335.22萬人次,過夜游客 1631.5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78.09億元,旅游創匯3.96億美元。
2006~2007年的兩年間,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783.98萬人次,過夜游客 1270.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5.76億元,旅游創匯4.99億美元。我市旅游的各項指標綜合排名從1999年廣東省的第1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7位,2007年的第5位,進入第二集團前列。按照最近通過的《惠州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2008~2020),惠州旅游業“一心兩帶三區”構想呼之欲出。目前,惠州市旅游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按照“挖掘資源、突出特色、打造亮點、整體開發”的原則,全力實施“3510”工程,打造“三大體系、五大頂級品牌、十條精品線路”,推進各類旅游產品與文化、生態的有機聯合,進一步提升惠州“休閑惠州#8226;度假天堂”旅游品牌形象,惠州旅游業已經進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從數字看惠州旅游業發展
惠州旅游業的發展,與一組組數字緊密相連。在這一組組數字背后,凝聚著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心血和智慧,凝聚著惠州市旅游職能管理部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也凝聚著惠州旅游企業的辛勤耕耘和開拓奉獻。透過這一組組數字,惠州市旅游業發展的豐碩成果盡收眼底。
景區:全市已建成景區近60處
惠州西湖由于種種原因,曾受到蠶食、污染,景點受到破壞。80年代以來,我市確定開發以西湖為中心的旅游資源,帶動向西的湯泉、羅浮山、南昆山,東南向的九龍峰、阿婆角、巽寮、古田、平海、港口,南向的廖仲愷故居、鄧演達故居、葉挺故居、大亞灣等景點的開發。
重點增加對西湖建設的投資,著力整治西湖污染,修復歷史景觀,使西湖初步重現其南國園林的特色,現已開放游覽面積達3.2平方公里。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還采用多種渠道和形式開發了溫泉、瀑布連成一體的湯泉風景區,道教、佛教圣地羅浮山,渾然天成的南昆山,山青水秀的九龍峰,天然海濱浴場大亞灣等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區。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景區近60處,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及自然保護區有18處,其中包括國家4A級旅游區4處(惠州西湖、南昆山生態旅游區、南昆山溫泉大觀園、龍門鐵泉);國家3A級景區2處(香溪堡、冠和博物館);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處(惠州西湖、羅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2處(南昆山、廣東御景峰);國家生態風景區1處(白盆湖國家生態風景區);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處(永記生態園);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羅浮山、南昆山、惠東古田自然保護區);省級森林公園1處(博羅東山森林公園);省歷史文化名城2處(惠州市、惠東縣平海古城)。
酒店:63家星級酒店遍布全市
近年來,直接配套服務于旅游業的酒店設施建設一直在增速,特別是中海殼牌石化項目落戶以后,速度驚人。1972年,惠州僅有幾家招待所飯店,1988年旅游賓館也只有15家,1994年增加到34家,1998年,全市旅游賓館達到62家,其中星級飯店13家,多是三星級以下的低檔次飯店,目前全市共有賓館酒店800多家,其中星級酒店63家,有五星級酒店2家,四星級酒店9家,三星級酒店39家,二星級酒店13家。今年康帝國際酒店、羅浮山寶田國際度假會議酒店順利通過國家、省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的評審,掛上了五星級牌匾,填補了空白,實現了質的飛躍。目前按五星級標準待建或在建的飯店超過8家。

多年來,市旅游局還堅持將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旅游業投資經營體系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鼓勵集體、外商和個體私營企業組建旅游車隊、旅游餐館和社會旅館等,迅速扭轉了前幾年惠州旅游住宿難、乘車難、吃飯難、購物難等一系列旅游業發展的制約點,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科學完備的產業體系。
導游:1134人取得全國導游證資格
據了解,1992年全市旅游從業人數為7355人,其中,導游人員167人(含臨時導游70人)。1998年,全市旅游從業人員及管理人員總數7115人,導游人員增加到173人(含臨時導游91人),全市各類旅行社、旅游公司達到22家,其中國際旅行社4家,國內旅行社18家,比1988年13家旅行社多了近1倍。現在旅行社已達到37家,無論從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都比過去大得多、強得多。不僅如此,惠州市在發展旅游業中注重搞好旅游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旅游從業隊伍的素質。
據統計,我市目前直接從事旅游業務人員近20000人,間接從業人員超40000人,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和認證體系在不斷改革、完善和提高,全市有1134人取得全國導游證資格(其中中文導游1126人、外語導游8人)。具有高級導游職稱4人、中級導游職稱27人。238人獲得飯店經理資格證,65人獲得出國領隊證。2000年至今,市旅游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93期,達12萬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