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靜 少生病 能增壽
著名電影演員王心剛的養生之道
□沈黎明
王心剛,1932年出生,著名電影演員,曾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1962年被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1995年又被選為“中華影星”之一,主演的電影有《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偵察兵》、《南海長城》、《知音》等。
王心剛年輕時英俊、陽剛、瀟灑,他塑造的一系列銀幕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一代人的心中,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曾流傳著“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的說法。最近,王心剛在息影近20年后在新片《我的長征》中再度亮相,盡管歲月的風霜在他臉上刻下了滄桑的印痕,但已經70多歲的王心剛,鶴發童顏,精神矍鑠,風姿一點不減當年。
王心剛一生所塑造的銀幕形象大都在30歲左右,1981年更是以49歲的年齡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地塑造了30歲的蔡鍔,現在已過古稀之年的他,仍然能參加拍攝工作,他總結自己“不老”的秘訣就是加強鍛煉。
“堅持了幾十年的鍛煉,而且不同時期的鍛煉方式都不同。年輕的時候,長跑增加體能,舉啞鈴、練雙杠鍛煉體形,幾乎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年齡大了以后,他則根據扮演角色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健身活動。“文革”后期重拍《南海長城》時,已經40多歲的王心剛,為了演好不到30歲、健壯威猛的小伙子區英才這個角色,幾乎每天都在健身器材上“練塊”,經過兩個月的苦練,電影開拍時,他儼然已是一個“海南島民兵”了。
王心剛息影后,定居在故鄉大連。息影后的王心剛,仍然對體能和體形的鍛煉很重視,作為一個出生在海邊的人,他對海有著特殊的感情,“從小就非常喜歡游泳,定居大連后,游泳就成了我的最愛。”他說:“游泳是一項全身運動,在眾多健身活動中,是能同時鍛煉體能和體形的運動項目之一,因此我幾乎堅持天天游泳,尤其是夏季,在風光旖旎的海濱踏波踩浪、沐浴陽光,十分愜意,身心都有一種舒暢的感覺。”
除了游泳外,生性好靜的王心剛,平時最大的樂趣是一個人靜靜地看看書、聽聽音樂,曾與他合作過4次的著名導演嚴寄洲常說:“他平時就是這樣的人,沒事的時候就看劇本、看書,最不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自己。”王心剛則風趣地說:“人心靜,少生病,養精益神,能增壽!”
(摘自《書刊報》)
“健康周期”十年一變
美國的一份權威調查報告指出,人類的健康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一種奇特而真實的“十年一變”現象。
據說,這一變化規律是由人體細胞的分裂概率決定的。專家提醒,人到中年就該注意了。
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是“十年一變”周期中最不易察覺的一個階段。此時,一些人會出現細小皺紋、骨骼密度初現衰退、聽力有微弱退化、漸生白發等情況。如能自覺補鈣,可推遲自己的衰老過程。
四十歲至五十歲:因骨骼密度降低,人的身高會比前十年矮一些;人體每天的熱量消耗會比前十年少120卡路里,因此會變得肥胖。隨著唾液分泌的減少,壞牙日漸增多。此時拔牙越多,越容易在七十歲以后出現老年癡呆癥,因而在此階段宜盡量少拔牙而多補牙。
五十歲至六十歲:此時的健康變化因人而異,但這一階段人體胸腺已萎縮了90%以上,而胸腺有“生命腺”之稱,可提高人體免疫能力,防止癌癥的產生。為了減緩剩余胸腺的萎縮,應常以“上下擦胸法”來保健。
六十歲至七十歲:這是糖尿病的高發期。此時,人的身高比年輕時矮三厘米左右,肺活量則少了一半,進入“百病易生期”。養生和保健,當以這一時期最為關鍵。
七十歲至八十歲:這是人體機能全面衰退的階段,大腦和血管的衰老逐年遞增,一半左右的老人會患冠心病,五分之一的老人會出現癡呆癥狀。此時宜適當運動,平時要多用腦和勤用左手。
八十歲以后:“十年一變”現象已不明顯,此時全憑以往的保健效果來決定生命的長短了。
(摘自《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