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一個雨后初晴的上午,我們來到了神靈之地靈隱寺。雨水洗禮后的靈山天高云淡,蒼翠欲滴,十分秀美。這次出游我們輕裝上陣,本來沒有打算留影,也沒帶相機,看到這如畫的景色,妻子提議租個相機拍照。
于是便走到一個出租亭前,售貨的老板娘喜出望外,連忙招呼:“租個相機吧!”妻子問價,老板娘隨手取出一個“傻瓜”相機:“押金100元,出租費60元。”妻子有些猶豫,正欲開口還價,老板娘竟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麻利地將一卷膠卷叭一聲打開,裝進了相機!她搶先說道:“我這不還價,拿去用!”我有點不爽,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就勸妻子:“還是到別處再看看吧!”老板娘臉上的肌肉立馬一橫:“膠卷已打開了,租也得租,不租也得租!”這架式一下子激怒了我:“咋的!想訛詐咱?價沒談,錢沒付,物沒動,我就是不租了,有本事你上來搶錢呀!”我的語速連珠炮似的,又沒有漏洞,嗆得她啞口無言,沒了招數(shù)。回過神來,感到自己沒理,便氣憤地說:“走吧!走吧!”嘴里滴嘀咕咕的不知在罵誰。其實,我們確實想租個相機,幾十元的交易,如果她再稍微耐心一點,也許就做成了。可她偏偏就沉不住氣,跑了生意能怪誰?
隔日,到了紹興魯迅故里,意想不到竟是免費參觀,一時感到開放的紹興這么寬容,把前日的不快忘得一干二凈。進入魯迅故居,在通往“百草園”的過道里,妻子看中一件絲綢花邊折扇,想送給女兒做禮物,問價25元,妻子說,15元買一件,女售貨員扭頭征得在一旁吃飯的老板娘同意,便說可以出售。可我看那折扇很普通,沒有魯迅標記,大街上隨處可見,就領(lǐng)著妻子到另一柜臺前看雙面繡品。誰知那位售貨員就沉不住氣了,大聲嚷嚷起來:“講了價就得買,沒錢買就不要亂問!”我驚訝,怎么又是一個“忽悠狂”?與靈隱寺那位如出一轍,搞火了我,“那就不買了!”售貨員情急之下竟出口傷人:“不買了晦氣!”正在吃飯的老板娘聽到爭吵聲,把碗一推,趕緊走到我們跟前道歉:“算了算了!小姑娘不懂事!”妻子又瞅了瞅那把扇子,搖搖頭,帶著惋惜的面色走了——她這惋惜一半是給那售貨員的:剛才看雙面繡品時,我看出妻子還想要那折扇,已經(jīng)說好了看完一起結(jié)帳的……
我真不明白,這樣的售貨姿態(tài),能嚇倒誰呢?能忽悠多少人呢?真想給旅游景點的售貨員們進一言:假如都有個平常心,就不會白白流失那么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