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瑞士召開的石英鐘國際標準會議討論了由福建上潤等中國企業提出的石英鐘國際標準,該標準一旦通過將提升福建省鐘表產品的附加值。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鐘表業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轉折——曾占據中國消費市場40多年的大型國有企業突然被剛剛冒起的“組裝業’’所取代,鐘表生產中心轉向中國南方沿海一帶。這場轉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沖擊著傳統的中國鐘表工業,背著沉重包袱和壓力的國有企業紛紛倒閉。而以深圳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省作為中國一個新興的鐘表加工基地拔地而起。這些地區新興的鐘表企業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出口總值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長,出口市場遍及全球四大洲98個國家和地區,手表年產量占全球2/3。
導致這重大轉折的原因有兩個方面:鐘表業的市場需求從生產機械表轉為石英電子表;中國鐘表業發展從以機芯為龍頭改為以手表外觀件為龍頭。外觀件決定著產品款式;款式多,產品就極具吸引力;外觀件是鐘表主要價值所在,附加值高。在此市場導向下,珠三角以及福建的鐘表企業找準了市場定位,抓住機會爭取到諸多海外投資方的加工訂單。它們以外觀件生產為主,繞過了生產機芯投資大、回報率低、競爭激烈和自動化程度高的技術難關,為搶占成鐘、成表市場贏得了時間,但是同時這也為這些鐘表企業埋下危機——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在產業鏈中處于不利位置。
掌握核心,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福建省質監局標準處有關人士指出,企業要想獲得高利潤,就必須占有市場,目前,福建省三大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技術標準,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價值鏈、產業鏈的中低端。同時,與國際標準相比,現有的高新技術產品標準滯后。近期福建省政府出臺獎勵標準制定措施后,閩企參與標準制定意識有所增強。
今年以來,福建省已有4家企業參與兩項國際標準的起草制定,申請地方標準的項目更是高達159項。“過去,我們生產的手表機芯一塊只能賣2元錢,而日本的機芯可以賣到50元,只有從開發入手,研發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有出路。”從“組裝業”起步的一些新興鐘表企業在自身的發展中看到問題所在,他們開始向制造業發展,朝著投資大、技術高的機芯制造業進軍。這些企業從技術簡單、零件少的石英鐘機芯制造入手。最初石英鐘機芯全靠從日本、德國進口,而今已經逐步實現完全自產,包括模具的制造加工。近幾年,企業逐漸提高機芯質量的穩定性,同時轉向對手表機芯研制與開發。
目前石英鐘表機芯生產主要在福建福州、廣東東莞和番禺;機械鐘表機芯在上海、山東等地。鐘芯生產模式以自我配套,成品出口為主要方式,也有單獨機芯出口,供應中國香港、臺灣地區或日本在中國的生產廠組裝成品后再銷往世界各地。
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位于福州馬尾,今年預計有近10億元的銷售額,其生產的全塑石英表機芯,結束了日本制造商在中國獨占市場的局面,產量進入全國三甲之列。福建上潤的蘇方中說,目前上潤公司已取得專利35項,幾乎所有產品都是自主研發的。12月4日,在瑞士召開的石英鐘國際標準會議討論了由福建上潤等中國企業提出的石英鐘國際標準。該標準一旦通過將提升福建省鐘表產品的附加值。福建上潤有關負責人認為,要想從鐘表產業中分一杯羹,企業奪得話語權至關重要。“一流的企業做標準,誰擁有標準,誰就掌握話語權,標準成為企業競爭的利器。如果說,機芯是鐘表的心臟,那么,鐘表的國際標準就是心臟的起搏器。”從2000年起,福建上潤就陸續參與了6大項10小項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制定。“此次石英鐘國際標準若獲批,可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有效掌握主動權,提高產品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為省內鐘表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創造有利條件。”
福州瑞達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子石英鐘等計時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福州瑞達逐漸意識到研發的重要性,因此近年來該公司每年投入均超過總營業額的5%以上的資金用于研發創新,并且專門成立企業技術中心,從國內外招聘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專家,引進新加坡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先進制作模式和管理理念。同時,福州瑞達還與福建農林大學機械及其自動化研究所、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掛鉤,實行產學研結合。福州瑞達一方面重視國際時鐘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走向,努力在石英鐘表機芯的技術水平和檔次上下功夫,注意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來創新產品。
2002年福州瑞達科技人員采用先進的電腦三維技術,設計小模數傳動齒輪系,改進步進馬達,采用芯殼一體化技術,研制出目前世界最小的直徑僅為3cm厚度僅為0.58cm的全塑結構的時鐘機芯,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此公司獲得兩項國家專利。另一方面在產品外觀方面,福州瑞達勇立潮頭,引領消費潮流,以簡約、抽象的產品為設計理念,設計出一系列時尚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新產品。2005年,完全國產化的電波鐘已源源不斷地銷往英倫三島,深受歐洲各國消費者的青睞。
開源節流,創立品牌拓展市場
國際金融海嘯仍危機四伏,鐘表需求減少,面臨市場萎縮的困難,產業轉移以及升級成為企業的必然。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顧問胡俞越教授認為“領先一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成先烈”,閩企制造業要實現產業轉移,大可不必將基地轉移太遠,可向周邊交通便捷的省份或者省內腹地轉移,就產業來看,也必須具體產業具體分析。
如今,福建上潤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產業轉移,將模具開發等技術含量高的前道工序放在福州總部,而逐步將裝配等勞動密集的后道工序轉移到閩北的順昌以及江西等地,利用當地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擴充產能,增加產量。而福州瑞達的發展戰略是“雙品牌、雙市場、雙創新”——以EEIDA時鐘為主導產品同時向高端鐘表發展,把握國內外市場特別是國內市場,進行管理創新(完善ERP系統)和技術創新(小模數轉動齒輪系統的研發設計,步進馬達提高力矩、降低功耗的研制,還有納米技術、磁電轉換技術的研究應用)。
據了解,福州瑞達公司的石英鐘市場開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福州瑞達大力與國際經銷商巨頭開展業務往來。公司按照其驗廠提出的苛刻條件和要求生產產品,使客戶得到最大的利益和最大的滿足。由于產品性價比好,研發:創新的生產周期短,福州瑞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巨商前來參觀驗廠,現公司與世界近6000家公司有業務往來,被美國沃爾瑪、可口可樂、迪斯尼、日本的HELLO KITTY、史努比、NEC、瑞典的IKEA、意大利AC米蘭、POLO等國際著名品牌公司選為定點生產基地。
其次,福州瑞達還根據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不斷擴展銷售網絡,幾年來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設立了近20個的分銷機構,在美國、土耳其、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西班牙等設立了近40個分公司和辦事機構,在11個國家注冊了商標。同時,該公司還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注冊了國際一級網站,通過加盟國幾家B2B服務商網絡,如Albaba,Global Source,HI(Enterprises,Tradeasy等廣泛聯系全球買家,使瑞達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進一步得到提升。另外,誠信良好的售后服務對市場開拓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通過售后服務,福州瑞達贏得客戶,增加回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