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開兩岸,合作雙贏”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在漳州東南花都開幕。
“四時花不落,八節果飄香”,11月18日上午,第十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在福建漳州花博園隆重開幕。據悉,本屆花博會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林業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博覽會設4個展館,面積3萬平方米,集中展示花卉、水果、水產、蔬菜、食用菌、茶葉、畜牧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以及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等。來自海峽兩岸及海內外S60多家企業、1000多個花卉品種在此間登場亮相。
拓展博覽會經貿功能
花博會從1999年開始,迄今已成功舉辦九屆,取得了顯著成效。前九屆花博會,游人總量322萬人,參展團體客商620個,企業6440家,其中臺商5856人,外商4680人;全省共簽約項目605個,總投資33.83億美元。其中,漳州共簽約項目363個,總投資20.3億美元;花卉、農產品及相關產品現場交易額766億元人民幣,期貨訂單45.77億元人民幣,出口訂單33億美元。花博會已發展為輻射海峽兩岸的全國性花事盛會,成為福建省繼廈門“9·8”投洽會之后的又一重要招商盛會。
本屆花博會增加舉辦了臺灣農產品博覽會、第二屆中國蘑菇節,三會合一,內容更加拓展,檔次更加提升,規模更加擴大。展館總面積擴大到3萬平方米,花卉面積為9600平方米,分為花卉造景區、插花藝術館、蘭花精品館等8個展區;參展主體包括臺灣島內農業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團體,在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生產、加工企業等;展示產品包括花卉、水果、水產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農業“五新”成果以及其它相關產品。
品牌展示是本次花博會的亮點之一。本屆花博會設立福建省品牌農業企業展示區,組織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企業參展。同時,還設立漳州品牌農產品展區,展示漳州特色品牌農業、漳臺農業合作成果和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成就,進一步樹立漳州市“東南花都”、“花果之鄉”、“食用菌名城”的品牌形象。福建省農業品牌企業金獎授牌儀式在花博會開幕式上舉行。福建海壹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東山縣海魁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惠爾康集團有限公司及華祥苑茗茶等全省20家企業獲得省農業品牌企業金獎。
今年的花博會更注重拓展經貿功能,著力提升辦會實效,舉辦農產品展銷會、花卉交易會等經貿活動,實行以展促銷,力求展銷兩旺,促進企業從參會參展獲得更多成效,全力打造海峽西岸名優農產品采購交易平臺和經貿合作平臺。為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展會還專門設立四川彭州市展區,并舉辦彭州市農業產業化項目推介會,幫助災區開展招商引資,推進災區加快重建步伐。
海峽兩岸互動更頻繁
10年來,花博會已成為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兩岸合作從單一產品、單一產業拓展到幾乎覆蓋所有的農業產業,花博會有力地推動了兩岸農業以及經貿文化合作與交流。本次博覽會積極邀請臺灣政要以及各縣(市)的縣(市)長、農會會長前來參展參會。期間通過舉辦相關論壇、開展漳臺族譜對接、參觀林語堂紀念館和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活動,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與花博會同期舉辦的臺灣農博會,展區面積近6000平方米,由農特精品展示區、特色旅游推介區和綜合銷售區3大部分組成。其中,農特精品展示區展出蓮霧、芒果、楊桃、葡萄柚、芭樂、柳丁、檸檬等、10多種臺灣原產地時令水果和500多種臺灣深加工農產品以及冰鮮魚制品。特色旅游推介區分北臺灣、中臺灣、南臺灣和東臺灣四大部分,結合地方特色食品推介臺灣地區旅游項目。綜合銷售區約有109家臺灣農業企業、農會、合作社、產銷班等農業組織前來參展,涵蓋了臺灣地區所有市縣。
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準備了400多盆臺灣精品蘭花參展,有色彩斑斕的蝴蝶蘭、宛若姑娘跳舞的跳舞蘭、風華絕代的卡特蘭和芬芳馥郁的文心蘭等,游人大飽眼福。展會還增設了臺灣美食一條街,集中展示、展銷獨具特色的臺灣食品和風味小吃。此次博覽會現場舉辦了閩臺農產品展銷會、花卉交易會、名貴花卉樹木拍賣會、臺灣原產地農特產品品鮮節、食用菌產業貿易對接洽談會等經貿活動。據初步統計,在本屆博覽會上一批閩臺農業合作項目成功對接,參加現場簽約儀式的項目共有50個,總投資162億元,展會現場交易額達4300多萬元。
促成花卉業國際合作
花博會上,忙著會見各路客商的福建漳州日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躍進說:“這次花博會收獲很大,我們和一家荷蘭公司敲定協議,準備引進總價值2500萬元人民幣的紅掌新品種。”日出農業是漳州市的花卉出口龍頭企業。朱躍進告訴記者,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出口貨值1700多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40%多,其中1/3出口到“花卉王國”荷蘭。“我們從2000年開始做花卉出口,剛開始只能做日本、韓國兩個市場,而隨著品種數量和栽培技術的提高,這幾年公司越來越倚重與荷蘭的合作,這種合作讓公司受益匪淺。”
漳州市花卉管理辦公室主任林必強介紹,近兩年來漳州與荷蘭花卉業方面的合作已取得多項成果,多家漳州本地花卉企業與荷蘭方面締結了合作關系,專門成立了閩荷花卉合作(漳州)有限公司,并在荷蘭成立了分公司,在當地辦起了出口花卉恢復農場。閩荷花卉合作(漳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金龍說,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最近一兩個月漳州花卉的出口訂單數量有所下降,但從長期看,以觀葉植物、盆景和多肉植物為特色的漳州花卉國際市場潛力很大,加強與荷蘭在資金、技術和營銷模式方面的全面合作,漳州花卉業未來的出口前景非常樂觀。
“引進來、走出去”的貿易活動也逐漸升溫,從荷蘭引進的郁金香、孤挺花、香水百合等已在漳州栽培試驗成功并上市。2007年漳州市花卉自產銷售額139億元,出口額1710萬美元,占全國的10%。今年1~9月份,漳州全市花卉出口荷蘭達550多萬美元,比增52.6%,占全部出口量近一半。
據介紹,迄今為止漳州與荷蘭最大的花卉合作項目——閩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目前已完成80%的土地平整工作。作為投資人的朱躍進告訴記者,中心將建設4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溫室玻璃大棚,能全自動控溫、控濕,適于生產高檔精品盆花與切花。“因為技術壁壘和匯率風險等原因,花卉出口做大做強看似非常困難,但如果不引進先進經驗和優良品種,不提高科技含量和產業化水平,不拓寬國際市場,花卉業的發展只會故步自封。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完善自身技術實力,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產品標準體系,在廣泛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掌握更多話語權。”朱躍進說。漳州市林業局副局長張友炳表示,閩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是用工業理念發展花卉產業的一個樣本,也是漳州花卉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一個重要標志。“規模更大、效益更好、檔次更高、創匯更多,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鏈接
荷蘭園藝業占本國農業總產值的42%,每年出口鮮切花、球莖和觀賞植物達60億美元,花卉出口占世界花卉出口的70%;7大拍賣市場、近800家批發公司和1.4萬家零售店,構成了健全高效的花卉流通體系;拍賣市場保鮮、包裝、檢疫、海關、運輸、結算一體化服務,確保成交鮮花當晚或第二天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花店。過去,漳州盆栽花卉常由廣東花商收購,再轉出口韓國、日本、歐盟。兩年前,福建開始考慮借助荷蘭先進的物流系統和拍賣系統把中國花卉出口到歐盟和其他國家。如今,漳州花卉的知名度提升了,國外花商開始直接到漳州考察、訂貨;此外,互聯網也大顯神通,網上貿易額逐年增加。目前,漳州出口的花卉,1/3進了荷蘭,這些水仙、蘭花、榕樹盆景等,借道荷蘭這個世界最大的花卉集散地,闖蕩世界。